1.奥运冠军的故事,一定要是中国的
2.奥运健儿的故事
3.中国奥运冠军感人的故事
4.我要一篇奥运冠军成长的励志故事的资料
5.有哪些运动员的拼搏故事?
6.2021奥运会的选手的故事分别有哪些?
7.中国奥运冠军的故事100字左右
中国体育明星
:李宁
明星励志故事
很多成功人士被人们称为天才,但我们不知道是他们的天才促成了他们的成功,还是他们的成功,使人们承认了他们的天才。可以确定的是,天才都是通过奋斗才能成功的。说起李宁在体育事业上所创造的,几乎所有人都说他是个天才,是的,单就体操而言,李宁确实是个天才,不过正如他的教练张健说的:"这里有他与生俱来的素质,也有他后天练就的本领。"
NO2:邓亚萍
明星励志故事
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乓球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乓球坛皇后。
NO3:伏明霞
明星励志故事
伏明霞,这个中国的小明星,像天边一道绚丽彩霞,11岁就照亮了天际,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世界冠军;14岁成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得主,4年后又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两枚跳水金牌,成为当今跳水界乃至整个体育界的走红人物。
NO4:杨威
明星励志故事
杨威,退役中国体操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团体、个人全能冠军。“他不再是千年老二,而是千年老大。千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体操全能还是杨威老大。”——杨威夺冠后,留守北京的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主任高健特意发来这样一封短信,为他“正名”。这是一个关于体操冠军杨威的励志故事。
NO5:刘璇
明星励志故事
冠军只有一个,也许这个冠军不是最有实力的那一个,也不是最能跑的那一个,而往往是普通至极且坚持到底的那个人。这个人你可能并不认识,但是他的成功却是你的一面镜子。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NO6:宁泽涛
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宁泽涛以47秒84的成绩夺冠,夺取亚洲在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这位新晋男神以47秒84勇夺冠军,这让不谙世事的宁小肉地位一下子晋升到飞鱼鲜肉等级。这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小鲜肉却选择了努力。这个将“努力放第一,颜值放第二”的小鲜肉夺冠背后又有着怎么励志的故事
NO7:孙杨
明星励志故事
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他以14分54秒14的成绩夺取中国男子游泳首个奥运项目世界冠军,并打破了澳大利亚名将哈克特保持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他被誉为游泳天才,而在这些荣誉后面,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萌表情和他多次的泪洒现场。
NO8:林丹
明星励志故事
林丹曾经说过:要爬到山顶看一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旦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林丹又被称为超级丹,世界羽毛球历一个全满贯选手,林丹,客家人,奥运冠军,中校军衔,林丹保持着世界羽联自有排名系统以来,男单累计世界排名第一时间的最长记录。
NO9:郭晶晶
明星励志故事
寂若无人,4000多人的跳水馆静极了,连观众都出现了一种少有的平静,因为前四轮动作比下来,跳板上的郭晶晶已经成了“无敌”的代名词,郭晶晶最后一轮走上跳板时很平静,毕竟,她已历经了17年的水拍浪打。国歌响起,郭晶晶再次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第四次,这是她熟悉的舞台。这一刻,所有围绕着她的喧嚣都停止了,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郭晶晶回归到了她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本质。只有这样的舞台,是她迷恋的舞台,也是真正属于她的舞台,因为她是“跳水皇后”郭晶晶。
0:刘翔
明星励志故事
15岁时,他现在的恩师孙海平慧眼识英才,把他带进了跨栏的世界。在孙海平的栽培下,刘翔进步神速,此后的5年间,刘翔从全国冠军到亚运会冠军,并最终跻身世界顶尖高手的行列,刘翔也以飞翔的姿态一步步登上高峰。他将永远都是我们的骄傲,他更将永远都是田径赛场上的骄傲!他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成功的谱写了一曲“刘翔决不放弃”的励志故事!
1:姚明
人生就像一张DVD光盘。A面,最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呈现给大众的绚烂的广告面;B面,刻录的故事肉眼看不见,其实内涵更丰富。
有这样一个天才,如果用人民币进行衡量的话,他有着令人无比羡慕的A面。他就是姚明。姚明身上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质:隐忍,谦和。但姚明最终融入并且征服了NBA,给后来进入NBA的外籍球员做出了表率:怎样才能立足并且扬名立万。
2:苏炳添
向致敬!1968年,美国黑人海因斯为人类首次突破百米10秒大关;2010年法国短跑名将勒马特雷成为第一个闯进10秒的白人;2015年中国选手苏炳添飚出9秒99,让黄种人也征服了10秒的天堑。
预计三大社今后将这样报道:最快的黑人是博尔特,最快的白人是勒马特雷,而最快的黄种人是苏炳添!来自中国的短跑英雄!
外国体育明星
:林书豪
林书豪励志故事
“林疯狂”,从二轮秀到被裁到疯狂到稳定主力再到拍纪录片,亚裔血统的林书豪却用美式英雄主义的逆袭得到了全世界尊重。看见林书豪,就会觉得没什么不可以,人只要努力总会成功。
NO2:乔丹
乔丹励志故事
大多数人还记得乔丹如何登上“神”的位置,经历多少挫折与失败。但当他攀上巅峰,走上神坛,便很少有人真正认识他的模样。其实乔丹没有改变,他还是他自己,推动他走上“神坛”和雄霸篮坛的是同一种品质。后来他做出二度退役的选择,让公牛作鸟兽散,到华盛顿复出,三度退役,在山猫当总管,依靠的仍然是同一种品质。
NO3:科比
科比励志故事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我知道很多人是在绝望中来到了新东方,但你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科比就是一个从平凡蜕变成万人偶像的篮球明星。
NO4:詹姆斯
詹姆斯是所有黑人孩子们的梦想,他们渴望成为像詹姆斯这样少年老成而且少年有为的球员。从平民窟到皇帝,詹姆斯给NBA再次树立了一个丰碑。
NO5:梅西
梅西励志故事
如果说明星的成名之路异常艰难,那么梅西的球星梦更是难上加难,但他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并且也成为了很出色的足球界的精英。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00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
NO6:贝克汉姆
明星励志故事
人们更多的看到得是闪光灯下的贝克汉姆,并不知道他成长道路上的艰辛。他努力只是让所有人记住了他是一名勤奋的球员。他成功了,并不只在红地毯上!面对质疑,辱骂,委屈,选择沉默,尊重是自己赢回来的,而不是要来的。
他叫大卫·贝克汉姆,他的每一次转身都动人心肠;他以冠军的名义离开,我们以足球的名义珍藏。
NO7:贝弗利
中国的火箭球迷喜欢叫他黑贝,火箭主帅麦克海尔称他为不好惹的Junkyard Dog(垃圾狗),他就是帕特里克-贝弗利,火箭的首发控卫,休斯敦的“斗犬”。
他曾因考试舞弊而被迫离开大学,还曾三次前往欧洲去磨练,最终在NBA站稳脚跟,成为一支战绩优异的球队的主力控卫。他就是贝弗利,这就是他的励志故事。
NO8:莎拉波娃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2004年的温布尔登,当时年仅17岁的莎娃决赛横扫小威,粉碎对手温网三连冠的美梦。拿下赛点的一刹那,俄罗斯人双膝跪倒掩面而泣,这经典的一幕让很多球迷在9年后的今天还记忆犹新。转眼间,9年过去,身边的球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莎娃,也步入了26岁的年纪。
NO9:艾弗森
体育明星励志故事
如果你想贴上自己的标签活着,也许会遭遇白眼,也许会被人说你不识时务,也许会遭遇打击。但是so what?那又怎样,看看小个子永远不朽的艾弗森,答案会永远逆袭现实!
篮球场上有两个身高令无数人瞻仰,一个是1.98米,一个是1.83米。前者是飞人乔丹的身高,后者则是答案艾弗森的身高(真实身高或仅只有1.78米),是无数喜爱篮球爱打篮球的芸芸众生,最可能接近的草根高度。但艾弗森却从未向命运低头,甚至在更加残酷的战场内让无数长人在他面前低头,一如他的经典纹身之一“强者生存”。
0:C罗
明星励志故事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我想这句话用在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敢拼,敢追,永不服输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他说:“街上踢球的孩子都比我更大,我只能晃过他们才能继续前进,当然他们经常把我推倒或是铲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挑衅,你不能服软,必须站起来,然后用足球击败他。”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世界上任何一块球场,C罗依然做着同样的事情,一次次被对手铲倒,一次次爬起来继续突破。
奥运冠军的故事,一定要是中国的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
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第一届奥运会
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第一个项目的第一个桂冠的人。后来,古希
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
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
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
运动会。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
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
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
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
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
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1896年4月在希腊首都雅典
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到19
92年,已经举行了25届奥运会。刘翔,正成为新一代“上海男人”的楷模,成为一个光芒四射的国际巨星。
但这个奥运金牌,绝不仅仅属于刘翔一个人。在这个神话的背后,蕴藏着无尽的感人故事。
爸爸妈妈,我是出了成绩,可我不敢忘了大冬天你们骑着自行车在寒风中送我的情景;不敢忘了妈妈天天给我洗臭球鞋、臭袜子的情景;不敢忘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刘翔在家里,刘翔是“二房合一子”的宝贝疙瘩,是父母和奶奶爷爷的掌上明珠,家庭之间感情非常深。
十年前,刘翔还是个毛头小孩子,爱玩爱闹。为了培养孩子,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每天早上6点,刘翔的爸妈都会把儿子从被窝里拖起来,骑着自行车送孩子去田径场锻炼。大冬天,刘翔的妈妈吉粉花骑车骑得汗流浃背,连棉毛衫也湿透了。
父母对这个孩子充满了疼爱。
当时,刘翔家里经济不宽裕,为了让儿子多补充一些营养,吉粉花经常烧点菜送到少体校,有时还把刘翔带到小吃店补营养。
2001年,刘翔的奶奶不幸得了胰腺癌,已经是晚期了,生命的火焰正在渐渐熄灭,老人家忍着剧烈的病痛,喃喃地喊着“翔翔、翔翔。”
可此时此刻,刘翔正在参加“九运会”。为了不影响儿子的比赛,刘翔父母强忍着悲痛没有通知他。
家人用无声的付出默默支持着刘翔。
吉粉花曾这样调侃刘翔,“翔翔,你现在成名人了,老妈给你拎包好吗?”
刘翔听到这话立刻严肃下来:“爸爸妈妈,我是出了成绩,可我不敢忘了大冬天你们骑着自行车在寒风中送我的情景;不敢忘了妈妈天天给我洗臭球鞋、臭袜子的情景;不敢忘了教练天天早晨六点叫我起床的情景,不敢忘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我刘翔还是原来的刘翔,我没把自己当偶像,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近日,刘翔一家成为《青年报》终身荣誉读者时,刘翔的妈妈再次重复了儿子这段朴实的话。妈妈含着泪说,刘翔长大了,成熟了,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海平,你又要走啊,你黑了,也瘦了,你太累了,又要走啊……”“就去几天,就要回来的,就要回来的……”孙海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妈妈,我一回来,就来看你,就来看你!”
今年9月18日下午,坐落在广中路上的民建敬老院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静静坐在大院里,她就是83岁的张玉英老人。她在等儿子孙海平和儿子的徒弟刘翔。
奥运会110米栏决赛那晚,张玉英老人竟也爬了起来看电视转播,而在平时,老人不到黄昏6点就要躺下睡觉了。
据敬老院的阿姨说,刘翔决赛那天夜里,敬老院就像过除夕一样,许多老人都起来看比赛,看到刘翔一举获得奥运会金牌,老人们纷纷向张玉英老人祝贺!第二天,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刘翔和孙海平的照片,老人开心极了。
9月18日那天,得知儿子和刘翔等人要来,老人午觉也睡不踏实了,很长时间没有和儿子见面,她想儿子,一遍遍擦着和儿子手拉手的照片镜框,等着孩子到来。
走进敬老院,孙海平急切地走到母亲面前,与母亲紧紧相拥,嘴唇颤动着叫着妈妈,老人紧紧攥住儿子的手再也不肯松开,似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当老人得知再过两天,儿子和刘翔又要去日本比赛,老人竟像孩子一样,将儿子的手抓的更紧了:“海平,你又要走啊,你黑了,也瘦了,你太累了,又要走啊……”“就去几天,就要回来的,就要回来的……”孙海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妈妈,我一回来,就来看你,就来看你!”
当时,刘翔和父母首先悄悄离开了,在场人员也默默地走了,大家不愿打扰这对母子。毕竟,这一刻,原本就只应该属于孙海平和他83岁的母亲。
辉煌背后,是多少艰辛的汗水,更有多少充满愧疚的眼泪。
孙海平一直不愿向人提起的是,他患有严重的鼻窦炎,鼻子里的息肉阻碍着呼吸。为此,孙海平已经开了几次刀了,可那息肉总是不断的“顽强”长出来,发作时头痛的像要裂开来。
奥运健儿的故事
1980年9月12日傍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走廊上,一群医生和护士在窃窃私语。当晚7点多,妇产科病房里的一位孕妇艰难地产下一个重得出奇的男婴,负责接生的医生和护士对此早有准备。男婴的父母都是退役篮球运动员,这对全中国个头最高的夫妇在一年前结婚。
孩子的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比普通身材的上海男子高出不少。孩子的父亲姚志源是个身高2.08米的巨人,由于长期低头穿过对他来说太矮小的门框,以及低头聆听别人说话,他的脊背总是微微佝偻着。这对夫妇从小就拥有高人一筹的个头,所以人们都习惯叫他们“大姚”和“大方”,孩子出生前,队友们就已经开始推测起了孩子的身高,不过孩子长大后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
第六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肯定没见过这样的新生儿:长长的腿、又宽又平的脑门、手脚大得像三岁小孩。这孩子出生时体重5公斤,比普通新生儿重了几乎一倍。
姚家夫妇给儿子起的名字是姚明,小姚明呱呱堕地的时候,他未来的路就已经注定,谁都看得出来将来他将和父母一样成为篮球运动员。即便姚明的身高具有巨大优势,但大姚和大方那时还不曾想到,他们的儿子会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更想不到他还能震惊遥远的美洲大陆。
已经退休的王重光教练是上海篮球界元老,他上世纪70年代曾是姚志源的队友,20年后他又成为姚明的教练。对于姚明,王重光有许多话要说,这是他等待多时的人才:“为了等待一个像姚明这样的篮球苗子,我们足足等了三代人,所以我觉得姚明的名字应该叫姚盼盼。”
中国的运动员培养体制借鉴了前苏联的做法,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被送入体校,接受专业体育训练,姚明的父母也都是体校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父母又继续培养姚明,上海篮球界对于姚明的培养虽然没有一个特别的称谓,但是现在将其叫做“姚明行动”也是无可厚非。
方凤娣:小时候我想当演员
当年轻的方凤娣站在南京西路651号的大理石拱门下时,那道门是如此高大,以至于像她那样高的女孩都会暗自敬畏。那是在1965年,15岁的方凤娣走进上海体工队训练基地,她将在那里度过五年,从一个活泼的女孩变成篮球明星。当时大方并不喜欢打篮球,她回忆道:“我只是个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女孩,小时候我想当演员,一点也不喜欢打篮球,从来没想过要打篮球。”
大方的身高引起了上海女篮的注意,体育局官员造访大方的家,征询其父母的意见。他们告诉大方的父母,他们的女儿能为这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带来荣誉。此外,能进入专业体育队在当时也是个“铁饭碗”,那意味着大方今后可以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也不必像她的母亲一样在棉纺厂的生产线上忙碌。
在体工队里,五六个运动员住在一间宿舍里,他们有固定的食谱,也有牛奶和肉类供应。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这些都是专业运动员的特权。刚进体工队时,大方遇到了一些麻烦,她当时的一位教练回忆:“大方刚进来时跑得很慢,抓不住球,而且在场上跑几个来回就跑不动了。”
无论冬寒夏暑,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八到十个小时,有时候训练会艰苦得让人哭出来。林美珍曾是上海女篮的前锋,她说:“我们认为意志是体育运动的最高境界,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提高是有止境的,但意志的提高却是无止境的。”
大方的意志也在不断提高,接受专业训练一年后,她的技术还是很生涩,但是在抢篮板球时她更加主动,有时为了争一个球,她会毫不犹豫地扑倒在地板上,这样的意志品质也让她在之后艰难的生活中始终没有放弃。
1969年,上海恢复了专业运动员的训练,由于大量老运动员的退役,19岁的方凤娣被推上主力中锋的位置。大方稳定的投篮和在篮下的顽强作风让她得以入选国家女篮,并在16年亚洲女篮锦标赛上战胜当时的亚洲霸主韩国队。当时的国家女篮控卫罗学莲说:“大方是个非常内向的人,训练结束之后她总是坐在寝室里织毛衣。”
月收入80元 养孩子很吃力
方凤娣的球员生涯在19年走到尽头,艰苦的训练让她背部的旧伤越来越重,体能也急剧下降。上海男篮中锋姚志源,就是在那个时候走进方凤娣的生活。姚志源本是个锤接电机部件的工人,由于身高出众,被选拔进上海男篮,并于18年退役。
大方在28岁那年退役后,找对象成了问题,她从来没吻过一个男孩子,甚至很少约会。从青春期到成年这段日子,她的世界只有篮球。帮大方找对象的任务自然落在以前的教练身上,前上海女篮教练王永芳说:“我们不得不为退役运动员说媒,这些女孩子与教练和领队在一起的时间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多,我们不关心她们谁去关心?”
姚志源是个始终面带微笑、富有幽默感的人,多年来他和大方在同一个食堂吃饭,在相邻的训练场上训练,但两人却并不太熟。真正促成这段婚姻的人,是上海篮球队领队刘师余,他找大方和大姚分别谈话,建议他们可以“多交往一下”。
一年后,大方和大姚居住的那间小公房里挤满了亲朋好友,他们都是前来祝贺姚明的降生。不过小姚明最开始似乎并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好运,由于年青时没有接受太多系统教育,大方在上海青年女篮担任了半年助理教练后,就再也与教练生涯无缘。
方凤娣最初被分配到体育系统内的工作岗位上,负责照料退役运动员的生活起居。不久后大方又被调到上海体育科研所,在那里做一些行政工作。姚志源退役后同样也没有担任教练,他被分配到上海海事局,并一直干到儿子去美国打球。
最开始,姚家夫妇的月收入加起来不到80元,要靠这笔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要抚养个头长得极快的姚明,让两口子有点力不从心。姚家附近小菜场的摊主们至今还记得,大方几乎每天傍晚都会穿着一身旧工作服出现在他们面前,为猪肉或转卖的配给米轻声讨价还价。
大方和大姚所有的收入几乎都花在食物上,就这样他们偶尔还只能半空着肚子坐在餐桌旁,看年幼的儿子狼吞虎咽。姚明4岁时,身高已经超过1米,体重也达到27公斤。又过了四年,姚明的身高蹿到1.70米,他的篮球天赋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大方的老朋友徐为丽这时恰好是徐汇区少体校的党支部书记,她希望小姚明能进体校接受系统的篮球训练。姚家夫妇的想法有些不同,他们吃过没文化的苦,所以希望儿子在普通学校里多学点东西。不过当徐为丽提及少体校的食堂至少能保证小姚明得到足够的营养时,大方和大姚让步了。大方后来说:“姚明的路不是我们帮他选的,不过我们是篮球运动员,我们原来的队友和教练在姚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
想当考古学家 父亲利诱打球
姚明有幸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有机会接触许多当年他的父母无法接触的新事物,这让他从小就充满幻想。姚明说:“我从小就想当个考古学家,到世界各地去猎奇探险。当然,以我这样的身材在狭小的洞穴里前进,会相当困难。”
当父母告诉还未满9岁的姚明,他即将去体校接受篮球训练时,小姚明没有拒绝,他一向就是个乖孩子。每天下午,姚明放学后就站在学校门口,等教练骑自行车来带他去体校,训练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小姚明一点也不喜欢篮球,但他很少请,因为那是父母要他做的。
刚进体校那会儿,姚明的大块头和笨拙的动作让他遭受了不少嘲笑,但嘲笑与艰苦的训练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基础训练是简单而枯燥的,一个孩子很难因此爱上篮球。每当姚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姚志源都会把他拉到小区的自行车棚外,对着钉在那里的篮圈练习投篮。
只要姚明投中一定数量的球,父亲就答应给他买一件小礼物,以至于姚明后来开玩笑说,他是“在父亲的利诱下打篮球”。姚明9岁的一天,大方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演赛门票,小姚明第一次意识到篮球原来是如此充满乐趣。大方后来说:“我相信那次经历给姚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知道篮球也是一种方式。”
尽管大方全力培养儿子对篮球的兴趣,可她也时常为小姚明的前途担心,她更希望儿子接受更多教育,过相对正常的生活。为此,大方一度积极地想让姚明远离专业体育。1992年姚明小学毕业,徐为丽向大方建议让姚明去体校读中学,大方断然拒绝,让姚明进入师资力量雄厚的南洋模范中学就读。
“大方只想让姚明好好学习,她不在乎他是否打篮球。”徐为丽后来说。不过大方的很快就被破坏,姚明虽然很喜欢地理和历史,但有些学科却跟不上,这时徐为丽再次劝说大方,11岁的姚明终于进入徐汇少体校。多年以后,姚明的一位朋友这样说:“为篮球放弃学业是姚明最后悔的一件事。”
火箭选中儿子 母亲喜笑颜开
两年后,年仅13岁的姚明身高已超过2米,他离开自己的家,住进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宿舍,他的职业球员生涯从此开始。接下来的八年里,姚明与父母很少见面,关心儿子的大方只能在他放回家时,为他做一顿可口的大餐,或是在主场比赛结束后守候在更衣室门口,为儿子递上食品和衣物。
有段时间,大方很难在上海买到适合姚明那双大脚的篮球鞋,于是托在美国的远房亲戚代买一双。那个亲戚的男朋友名叫章明基,他花92美元买到一双18号的Nike Air篮球鞋并带回上海,这件小事在现在看来充满许多妙不可言的巧合:与姚明签约的第一家球鞋赞助商正是Nike,多年以后章明基成了“姚之队”的负责人。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大方萌生了让姚明去美国打球的念头,而让姚明首次踏出国门的则是Nike公司。1996年,一群Nike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第一次看到这个身高2.18米的少年,在惊奇之余他们不但决定为姚明提供运动装备,还邀请他前往巴黎参加19年Nike青年篮球训练营,大方承认那次巴黎之行“让姚明增加了不少信心”。
第二年夏天,姚明又前往美国参加了Nike篮球训练营,当他回到上海时,已经相信自己有在NBA打球的实力。那年9月,大方在自己家中设宴庆祝姚明的18岁生日,来宾中包括NBA教练和球探各一名,以及Nike公司中国市场部的所有高管。
到了2002年,21岁的姚明已经身高2.26米,他帮助上海男篮夺得联赛冠军,前往NBA打球的时机已经成熟。大方身边也有了自己的顾问团,那就是以章明基为首的“姚之队”。在“姚之队”的帮助下,姚明完成了选秀前的一系列手续,成为当仁不让的头号新秀。
姚明一家三口飞往北京观看选秀大会直播,当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宣布火箭选中姚明时,大方的脸上微笑绽放。
开车吃罚单半夜熬鸡汤 全职父母驻守美国
母亲在大多数NBA球员的心目中总是占据最特殊的位置,即使是脾气最暴躁的球员,在谈起自己的母亲时也会变得温柔。不过在姚明之前,很少有NBA球员跟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
大方决定陪儿子去美国,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中国球迷和美国的华裔球迷不难理解大方的爱子之情,但许多美国球迷一开始确实无法理解这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文化。姚明自己最初也不大习惯,毕竟他已经独自生活了八年,他说:“过去我是山高皇帝远,父母想管我也是有心无力,我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说,去美国打球反而让姚明身边多了些家的温暖。大方是个精明干练的母亲,她不会对合同细则、劳资协议或休斯敦的房产市场不懂装懂,但她却可以依靠“姚之队”的帮助,将姚明的生活和财富管理得井井有条。
姚明还没动身赴美,大方就提前抵达休斯敦打前站,第一次赴美的她在市区以西的温莎湖买下了一幢四居室的房子,价值50万美元。姚明到达休斯敦的前夜,大方还在忙着打扫房子。现在照料儿子成了大方的全职工作,她为姚明整理卧室、洗衣做饭,有时还会轻言细语地提供一些篮球方面的建议。
姚明的家中本来有宽敞的开放式厨房,但大方并不习惯那样的布局,她把一间小洗衣房改造成了厨房,那样能防止做菜时油烟四起。遇上火箭打客场比赛,姚明到家时通常是凌晨两三点,大方会熬好一锅浓浓的鸡汤等着他,她说:“我儿子打球很辛苦,如果吃得不好,他哪有精力打好球?”
适应全新的生活对大方来说并不容易,她和丈夫都不会说英语,也没有驾照,只能请姚明的翻译潘克伦开着辆租来的车带他们出门购物。不过当潘克伦随姚明外出时,老两口就只好守在家里。几个月后,姚明一家都学会了开车,但大方和大姚依然不习惯有车的生活,大姚还曾因在高速公路上开得太慢而吃罚单。
姚明在NBA打的第一场主场比赛,他的父母没能看到,当火箭在季前赛中对阵76人时,姚家夫妇正坐在家中等人上门装有线电视。有人建议大方通知工人改天再来时,大方断然拒绝:“不行,我们和装有线电视的人早就约好了。”
姚明刚进NBA打球时,大方多少有些不放心,她甚至会在姚明训练时为他送去午餐。不过在过去几年中,大方渐渐明白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开始允许姚明在市中心租来的公寓里过夜,也允许他随心所欲地花自己挣来的钱——在姚明25年的成长历程中,大方也完成了一个母亲的成长。
中国奥运冠军感人的故事
奥运健儿的故事集锦10篇
奥运健儿的故事1荷兰男子名叫范德韦登,他获得了男子1万米游泳的金牌本届奥运会第一次设置了男女1万米自然水域的游泳比赛,这项比赛也被称为水上马拉松。范德韦登获得这项比赛的金牌并不容易。2001年,范德韦登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他战胜了血癌,重新开始训练,最终获得游泳比赛中最消耗体力的10公里马拉松项目的金牌。在他的光脑壳上,还有手术留下的坑,气喘的时候还会动!这种毅力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吗?在10公里水上马拉松比赛中,还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她是一名女性,南非姑娘图依托。2001年,图依托在一场中失去了左腿。康复之后,她开始了最艰苦的训练,获得女子10公里游泳的比赛资格。虽然她没有获得奖牌,只获得16名,但是,有几个四肢健全的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奥运健儿的故事2
帕蒂卡是天生肢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用得是自己健全的左手,发球时,她用残缺的右肢来持球。虽然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在小组赛中,帕蒂卡居然赢了我国香港著名选手帖雅娜一局!图依托和帕蒂卡以残缺的身体参加了健全人的运动会,她们还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残奥会,祝福她们。
奥运健儿的故事3北京时间8月17日16:30,北京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决赛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进行,最终,中国组合在最后250米反超英国并最终以6分16秒06获得第一,英国组合以6分17秒37获得银牌,德国组合以6分19秒56获得铜牌。这是中国赛艇队在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她们创造了历史,请记住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张杨杨。
可以说中国姑娘一方面赢在合理的战术,另外就是她们不放弃、敢于拼搏的精神,这场决赛之前,中国队在许多备受期待的夺金点都落败,谁都知道这四位中国姑娘的肩上到底承受着多大压力,但是她们挺过来了。
故事三:
王义夫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带病酬壮志
他像是一名耗尽了体力和精力的马拉松选手,中国射手王义夫在冲线一刹那突然跌倒。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拖着重病之躯上演了奥运会射击史上悲壮的一幕
王义夫内耳道发炎引起头痛头晕,一段时间以来身体疲惫虚弱。抵达亚特兰大时,他是被担架抬下飞机的。这几天在奥运村中他也是边训练边治疗。
今天出发去狼溪赛场前他还发着烧。这位出名的“快”,今天射出每一发几乎都是慎之又慎,多次举枪瞄准又放下重来,直到有把握才击发。他在比赛中领先了对手3.8环,却在最后一枪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时间又所剩不多,只得凭着感觉打了最后不走运的一枪。“6.5环”,这成绩一下子令在场的中国记者目瞪口呆,王义夫以0.1环之差失去蝉联冠军的机会。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以及教练张恒很快走上去安慰他:“你已经尽了全力,大家认为你是好样的。”王义夫脸色苍白,喃喃自语:“我没有打好,最后一枪我什么都看不见了。”几分钟后,他休克倒在场地上。
虽然王义夫这次比赛没有获得金牌,但他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
19岁的李宁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
那是一个灿烂的李宁时代。1988年前的李宁意气风发,享尽荣光,他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明星偶像,鲜
花、掌声、镁光灯,还有五星红旗、国歌,当然还有训练的汗水与伤病。
但是,在1988年,李宁的体操之路被改写。那一年的汉城奥运会,李宁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意外失利,从吊环上摔了下来。尽管当时他是像惯常一样带着笑容走下赛场的,但回到首都机场,失掉金牌的李宁禁不住
黯然神伤,孤独地走过一条偏僻通道……
随后,李宁宣布退役,那一年,他26岁。
故事五:
1998年7月21日晚上,第四届友好运动会正在美国纽约举行.参加女子跳马比赛的桑兰在试跳时发生了意外情况:她头朝下从马箱上重重地摔了下来,顿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经医生诊断,她的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椎骨骨折.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得知自己的伤势后,17岁的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1998年10月30日,桑兰出院了.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微笑承受着一切,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奥运健儿的故事4三届奥运会,五枚金牌,即将年满24岁的陈若琳用此前两届奥运会的双冠王,再加上9日在里约奥运会新出炉的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实现了中国跳水队自该项目加入奥运会以来的五连冠,也创造了女子跳台运动员的全新纪录。她用金灿灿的金牌告诉世界“我的名字叫奇迹”。
女子双人10米台,是中国跳水的金牌自留地,包揽了自悉尼奥运会至今的所有奥运金牌,是跳水8个项目中唯一保持全胜的项目。陈若琳此前在北京和伦敦奥运会上都是双冠王,蝉联女子10米台单人和双人冠军,双人搭档从王鑫、汪皓换到了如今的刘蕙瑕。在完成双人跳台“三连冠”后,她凭借5金追平吴敏霞,并列成为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跳水运动员。
“霞姐在我心中是神一般的人物,我一直在努力追随她的脚步,她拿到5块奥运金牌非常了不起。”陈若琳谦虚地说,“比赛前我没想太多,只是想把动作做到了。我相信,努力了总会有回报。”
作为这个年龄还坚持在跳台的女选手,陈若琳算是老将,脖子、后背和腰都有伤病,尤其是后背,贴的膏药就好像打了补丁一样,每天在进行康复理疗的时候她都会痛苦地大叫。
“里约奥运周期对我来说确实非常困难,最主要的就是伤病问题,受伤之后没法坚持训练,像我们这种项目,如果不训练,就达不到要求,就会拖累同伴。其实我很感谢领队、感谢队医,是他们在背后默默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的成绩”。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就是在年奥运会上凭借女子10米台冠军为中国跳水带来奥运第一金。她为弟子加冕奥运5冠王而骄傲感动。
“陈若琳能够获得这个冠军非常不容易,她能够用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克服伤病,站上跳台就是奇迹,她还表现得这么好,我非常激动!在女子跳台项目上,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运动员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并且全部获得了金牌,她真的是一个奇迹,”周继红说。
其实陈若琳在伦敦奥运会蝉联双冠王后就已经是奇迹了,她也曾经一度迷惘过,不再渴望胜利,每天混日子,2015年6月在奥运选拔赛上跳得一塌糊涂,领队周继红罕见地公开批评她。每每回顾那次比赛的失利,陈若琳都觉得不好意思:“我的状态奇差无比,自己都觉得恶心。多亏了领队把我骂醒了,让我振作起来,重新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里约奥运会前的这一年备战,陈若琳练得非常狠,状态回升,这保证了她在里约奥运会的完美表现,人们甚至希望四年后的奥运会还能见到陈若琳。
“这次很有可能会是我的最后一次比赛,我希望以完美的表现收尾。我做到了!”陈若琳笑着说。
奥运健儿的故事58月22日,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得了5金2银1铜的中国射击队首次集体亮相新闻发布会。射失首金却赢得三姿奥运金牌的杜丽是媒体的“宠儿”,谈及那难挨的四天,杜丽说道:“观众的一张卡片让我意识到‘别人都能接受我的失败,为什么我不能?’所以我挺过来了!”
发布会上,有记者关心杜丽在首金旁落后的心路历程与心态转折:“冲击首金失利后的那四天是你最难熬的四天,我想知道你从什么时候想继续比赛的?”
杜丽此时神情满是平静:“其实那四天的前几天都没有调整;感觉整个人没有这种情绪,也没有这种意识;整个人飘飘的,也没法投入到训练中去。在后几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杜丽接着回忆道:“因为我还剩下三姿一个项目,所以没有心情也还是要训练。有一天练习时,我开始打得很不好,就在想‘算了放弃吧,我怎么努力还是这样子,所以上场可能也还是这样’……当我调成另一种姿势的时候,有一个观众送给我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杜丽,你永远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我一下子很感动。”
杜丽接着说:“可能平常我看到这种卡片无所谓,但当时那种情形,我忽然觉得我不能放弃,如果我放弃了我会对不起很多人。而且我觉得他们都能接受我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接受不了我自己?!所以最后我还是坚持了!”
奥运健儿的故事6埃里克尚蒂,美国游泳运动员,在以菲尔普斯领军的美国游泳军团,他的成绩并不耀眼,但他却获得了世人的尊重。两个月前被查出身患睾丸癌,他仍选择了参加奥运会。在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中他未能晋级,奥运之旅也就此结束。对此,尚蒂并不懊悔,并对媒体谈了他对这次北京之行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尽管我没有获得奖牌,但是我来到了北京,经历了奥运会,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尚蒂的父亲也是位癌症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尚蒂说,这次自己生病,让他更好地体会到父亲所经历的痛苦。同时,他也要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我会和父亲进行一番长谈,我们要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奥运健儿的故事7这让我想起了,近日网上流传的热门兰迪鲍什教授的演讲《最后一课》,他的话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运动员尚蒂的奥运故事,也一样给了我们这种启发。面对病魔,甚至死亡,他从容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高度,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给我们这些观者在生活中添加一份向往与情感。
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个为儿子而战的选手。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为了能给儿子挣到更多的钱治病,她把自己由单项选手,练成了全能选手。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多门伟大的母爱!
奥运健儿的故事8博尔特在本届奥运会上破了100米、200米、4X100接力的世界记录,称他为奥运田径历史上第一人不为过。博尔特的祖国牙买加并不富裕,在他以前,很多牙买加优秀运动员都去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至于很多牙买加人创造的世界记录都挂在发达国家的荣誉榜上。博尔特拒绝了美国的奖学金,牙买加因他而荣耀。我们不是想说博尔特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是想说博尔特在三破世界纪录后,在中国做的一件事情。8月23日,博尔特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
奥运健儿的故事9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奥运健儿的故事10帕蒂卡是天生肢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用得是自己健全的左手,发球时,她用残缺的右肢来持球。虽然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在小组赛中,帕蒂卡居然赢了我国香港著名选手帖雅娜一局!图依托和帕蒂卡以残缺的身体参加了健全人的运动会,她们还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残奥会,祝福她们。
我要一篇奥运冠军成长的励志故事的资料
1、小时候的许海峰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只是想长大了就当兵,因为当兵以后能够和枪接触。 2、1982年,安徽省举行第5届运动会,许海峰不仅在这届运动会上夺得射击冠军,而且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从此他开始了真正的射击生涯。 3、年7月在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自选慢射金牌,是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获得者,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4、许海峰甘当中国年轻射击选手的铺路石。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再到金牌队伍的总教练,许海峰完成了不平凡的“跳”。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许海峰还有更大的心愿:为中国射击“群星灿烂”的那一天早日到来而奋斗! 女子跳台跳水冠军周继红故事资料 1、上小学时,周继红练习体操,17年入武汉体育馆业余体校改练跳水,同年进入湖北队,1982年入选国家队。 2、1986年7月退役后任湖北队跳水教练,1986年9月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 3、1990年底毕业后她继续在国家跳水队任教,2000年出任国家跳水队领队至今。 4、周继红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跳台跳水冠军,实现了中国跳水项目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对中国跳水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罗雪娟扶病夺金 罗雪娟是杭州姑娘,小学一年级时被学校体育老师选中接受蛙泳训练,罗雪娟很刻苦,一直坚持参加每年从4月至10月的训练,每天至少练2个小时,一直练到身体发抖。罗雪娟的父母给了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她从小立下大志。罗雪娟没有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最终成长为既庄泳、林莉、钱红、杨文意和王晓红“五朵金花”之后的中国游泳队的新****,是中国游泳队在200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的3金得主。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罗雪娟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血液中先天性缺钾,从事剧烈运动容易疲劳,训练时常有缺氧的感觉,甚至会影响到心脏。然而为了祖国的荣誉,她决定再次为国参展,在雅典奥运会女子100米蛙泳决赛中,为中国游泳队夺得了阔别8年之久的奥运游泳金牌。当她再次出现在4x100米混合泳接力赛场并咬牙游完第2棒时,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直到第3棒选手快游到终点时,她仍然表情痛苦地漂浮在泳池里,最后,不得不在教练和志愿者的搀扶下离开赛场。罗雪娟的奥运会金牌含金量非常高,因此它被新华社奥运会报道团评为“雅典奥运会十大中国明星”之一 孟关良:乌篷船里走出的奥运冠军 去过绍兴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里的乌篷船,但当孟关良奋力划下最后一桨超越所有对手率先撞线时,人们也许根本不会把这位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皮划艇历史的奥运冠军,与乌篷船联系到一起。但事实上,孟关良划艇的冠军梦正是从乌篷船开始。 出生在江南水乡的孟关良从小就有很扎实的游泳底子,在绍兴体校时也把游泳当成了主攻科目。但在游泳上孟关良始终步履维艰,1994年转练皮划艇后时他的命运有了大转折。短短一年,孟关良就实现了跳:从市体校到省体校再到职业队,1995年更是直接进入国家队。之后,他便牢牢占据了国家队一号男划的位置。19年起,孟关良成了亚洲霸主,几乎包揽了全运会和亚运有男子划艇单人的冠军。 但如果想从孟关良成长轨迹中去探询和艇有什么关系的话,唯一的答案,也许就是他的父亲曾经在绍兴的小桥流水之间撑过乌篷船。而清贫的家境给了孟关良最大的财富——超于常人的坚韧。被称为“皮划艇伯乐”的浙江省水上运动中心主任高卢炎在28日赛后,对心爱弟子给予了八个字的评价:“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孟关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但袁伟民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记住了这位壮实质朴的青年。曼谷亚运会上,已经夺得500米金牌的孟关良,为了与实力强劲的中亚选手拼下千米冠军,最后时刻孤注一掷冲刺,结果在大风中翻船。尽管未能如愿冲金,但这种拼劲却赢得了领导的称赞。 说起对孟关良的感情,他的拍档杨文军一定是最复杂的一个,因为这位江西小伙曾一度把孟关良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在2003年马克塑造这对“金牌搭档”之前,两人还都是男子单人划艇选手,比孟关良小5岁的杨文军几乎在每一次单人艇比赛都败在了孟关良手下,超越孟关良成了杨文军最大的梦想。28日两人夺得金牌后,曾一度把超越不了孟关良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是左撇子的杨文军,动情地说:“我突然感到,左撇子是多么的。” 几乎所有中国夺金选手都憧憬着自己的2008,但27岁的孟关良却很低调,“我也相当向往2008年的北京,但不一定非要由我去冲击或者卫冕”。孟关良认为,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艰苦努力,中国皮划艇队的年轻选手已经到了该出成绩的时候,“我的搭档杨文军今年才22岁,他已经是世界上左手艇的顶尖选手;而同样是20出头的王兵也已经进入了奥运会单人的决赛,划艇项目上中国选手已经有了很好的梯队,我对这些师弟们满怀信心!” 男子60公斤级举重冠军陈伟强故事资料 。 体操跳马金牌冠军楼云故事资料 1、楼云是中国第一位蝉联奥运会冠军的人 。 2、冠军的取得并不容易,因为楼云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适合练体操。 3、艰苦的努力以及对体操事业的强烈追求使他成绩越来越好,终于获得第23届奥运会体操跳马冠军。 4、如今,楼云早已退役,成为一名商界精英。楼云说:“2008年的时候,不管什么方式我一定会参与,哪怕做义工我也愿意。”
有哪些运动员的拼搏故事?
基本资料
[编辑本段]
姓名:龙清泉
性别:男
籍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
出生日期:1990.12.3
身高:1.56米
体重:56公斤
项目:举重
民族:苗族
成长经历
[编辑本段]
龙清泉自幼活泼好动,爱好体育,很小就被选入龙山县体校进行学习,1999年,龙清泉9岁,被湘西州体校教练甘智悦看中,走进了湘西自治州体校的举重馆。2002年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小清泉获男子丙组38公斤级冠军;2006年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他以优异成绩夺得了男子乙组52公斤级冠军。
2006年,在州体校举重队练了7年举重后,16岁的龙清泉顺利进入了湖南省队。入省队不久,他在2007年10月底参加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时,因为背上思想包袱束缚了自己,导致三次抓举失败,早早退出了男子56公斤级冠军的争夺。赛后,小清泉没有气馁,而是重新总结了比赛,教练也在不断地给他安慰和鼓励,让他甩掉了思想包袱。
4月20日,2008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北京奥运选拔赛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男子举重全锦赛暨奥运选拔赛56公斤级决赛中,龙清泉爆冷战胜呼声最高的广西名将李争夺冠,让力争北京奥运会该项目金牌的中国举重队又多了一分底气。在8月的奥运会56公斤级比赛中,龙清泉表现出色,一举夺冠。现在龙清泉在国家队进行训练,一颗未来的奥运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主要战绩
[编辑本段]
2007年全国冠军赛冠军,总成绩286公斤。
2008年全国锦标赛抓举亚军、挺举冠军、总成绩冠军。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56公斤级冠军,最终以抓举132公斤,挺举160公斤,总成绩292公斤,为中国队争得该届奥运会第六金。
赛前状态
[编辑本段]
赛前唱低调
一直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封闭训练的中国举重队,直到住进奥运村后,才“赏脸”来到北航体育馆训练,不过中国队并没有刻意上强度,而是狠抓动作细节,毕竟队员的绝对实力教练心中有数。
对于龙清泉,男队总教练陈文斌并没有表现得过于乐观,他甚至低调地表示,“龙清泉在这个项目上并没有足够的夺冠实力”。陈文斌认为,在男子56公斤级这个项目上,朝鲜队的车金哲、越南选手黄英俊和印尼人易拉万,龙清泉与他们相比,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一切还得看临场发挥。在陈文斌提到的三大对手中,车金哲大赛经验丰富、试举成功率高,属于稳健型的运动员,越南选手黄英俊爆发力惊人,但发挥不够稳定。1989年出生的易拉万则和龙清泉同样是冲劲十足。
“没有经验”或成优势
谈到临场发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赛经验的问题,毫无疑问,在这方面,龙清泉要吃亏不少。但实际上,赛场上的龙清泉属于比较“自我”的类型,特别是对对手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以我为主的战术很可能帮助龙清泉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另一方面而言,作为新人的龙清泉,对于对手也是一个迷,至少在“知名度”上,龙清泉具备了一匹黑马的条件——深藏暗处。
从龙清泉的报名成绩来看,290公斤的成绩在所有选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越南选手黄英俊。不过对手的报名成绩是否接近真实水平,还有待考证。一方面对龙清泉夺冠不盲目乐观,另一方面陈文斌日前又曾大胆估计,“我认为主要对手的水平都不会超过290公斤”。这是否意味着如果龙清泉能发挥出固有实力,举起290公斤,就有望获得这枚金牌?人们不妨等待10日晚的悬念揭晓。
夺冠猜想
[编辑本段]
举重队奥运名单的出炉曾经是前些日子中中国代表队里最受人关注的。中国举重这个金牌大户,名将的意外落马,奥运首金之争最后时刻的人员数次更迭似乎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就充满着悬疑和戏剧的色彩。总的来说,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男女各一个级别上面。69公斤级和48公斤级。但是,却有一个意外是大家都并不过多去关注的。这个小孩子,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不过3个月就凭借自己的实力,战胜了之前被外界一至看好的李争。从而获得了第一个代表国家站到北航举重馆的中国男儿,这一天,龙清泉也不过18岁。
小龙在队里年级最小,又最爱笑,所以就算是平时不言不语的廖辉看到他,都忍不住要去逗逗他。廖辉曾经说:“别人都比我大,就他小,我只能”欺负”他了。”这时,小龙也只是笑笑,然后双手做出抹眼泪的动作,进行“抗议”。这个全队最小的运动员成为了大家心中都要关怀的小老弟。
但是小龙却有着大志向,“举出世界,举出未来”是这个17岁小孩的qq签名。这个签名他从入选奥运名单之前和之后都一直没有更改过。平时训练的小龙也绝不像场下的他,严肃,一丝不苟的完成教练交给的任务,把每一个要求的重量举过头顶。这种近乎于不同人的反差,就体现在了一个还算是小孩子的身上。专管龙清泉的胡教练曾经这样说“这个孩子你每天看到他,他都在进步。”从4月份凭借体重优势战胜李争,到8月份凭借总实力出战奥运会,4个月中的100多天,小龙的进步,让举重队上下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能力和潜质。
对于不到18岁就参加奥运会的内心体会,小龙的双面个性又表现了出来。“在训练的时候,我不会过多的去想奥运会,夺金牌什么的。因为我要安心训练,可训练结束以后,有时候躺在床上,突然想到自己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心里还是特别的兴奋。”
龙清泉,这个自称小龙的人,他心里知道,在北京奥运会上,要让大家看到,这条虽然小,但却是真真正正的。
奥运冠军
[编辑本段]
北京时间8月10日 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男子56公斤级比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落幕,我国18岁小将龙清泉不负众望,为中国军团赢得了第六枚金牌,这也是男子举重比赛产生的第一枚金牌。
从赛前的报名成绩来看,龙清泉抓举125kg,挺举155kg,总重量280kg,具有一定的冲金实力。上半场抓举比赛格外激烈,随着中华台北选手杨景翊的登场,高手之间的竞争正式展开。杨景翊、印尼选手伊拉万和我国小将龙清泉三个人的开把重量都是125kg,三人同样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重量。来自越南的黄英俊第一次试举126kg也轻松过关,接下来最后登场的朝鲜选手车进喆将开把重量下调了2kg至128kg,但是首次试举却未能将杠铃举过头顶。
第二次试举龙清泉、伊拉万和黄英俊都选择了130kg,但是两名外国选手都没能完成这一重量,只有龙清泉成功举起了杠铃,全场一片欢呼声。此前朝鲜人车进喆两次试举未成功,最终抓举成绩为128kg。因此第三次试举可以增加重量的只有龙清泉一人,他成功举起了132kg的杠铃,暂列抓举首位。这一成绩同时也打破了我国选手李争所保持的世界青年纪录。
抓举比赛结束后,由于龙清泉体重在所有参赛选手中最轻,所以其他对手不得不提高开把重量来对抗中国小将。挺举具有金牌争夺实力的选手中,首先上场的是中华台北的杨景翊,他成功完成了154kg。接下来龙清泉带着自信的笑容上场,他全身不带任何护具充满自信地举起了155kg的杠铃。越南的黄英俊随后也举起了155kg的重量。印尼的伊拉万上场,但是他的挺举明显不如抓举的实力,三次试举最后的成绩是158kg,总成绩288kg,这也打破了张湘翔创造的世界青年纪录。龙清泉第二次试举完成了160kg,总重量达到了292kg。又将刚刚印尼人创造的记录再次刷新。
最后的整个形势对龙清泉极其有利,中华台北杨景翊第三把没有完成重量,在还未第三次试举时,龙清泉其实已经将金牌拦入自己囊中。此后虽然又有一名越南选手和古巴选手试举成功,但是已不能对龙清泉构成任何威胁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龙清泉这名小将如今仍未满十八岁,首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此少年未来将不可限量。
小龙昵称
[编辑本段]
欢庆胜利时,龙清泉调皮地吐出舌头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后第二日为中国赢得举重金牌的湘西伢子龙清泉不会想到,他在比赛时的率真表现,会如此迅速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
在各大论坛关于他的专帖里,网友们一致用“可爱”形容这位17岁的湘西少年,“笑容超有感染力,挤眼、吐舌头都透着可爱劲儿”。他赛后发在QQ空间上的日志,迅速吸引了45万多次点击率,4万多网友跟评。
在红网论坛,网友将《功夫熊猫》中大熊猫原型“滚滚”的吐舌照与龙清泉在比赛时的调皮照放在一起,并为这名新科冠军取名“龙滚滚”。
《功夫熊猫》中大熊猫原型“滚滚”的吐舌照
笑得比奥运礼仪志愿者还灿烂,不露声色将对手斩下马
2008年8月10日,1990年12月3日出生在湘西龙山县的17岁小将龙清泉轻松夺得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并打破了抓举和总成绩的世界青年纪录。这为中国男子举重军团开了一个好头,也是龙清泉送给自己即将到来的18岁生日礼物。
一度被视作“黑马”的龙清泉,此前从未在国际性大赛上露过面。他在日志中写道:“参加北京奥运会,我更多的是当作一场历练,整场比赛我都用笑容来迎接。”
比赛结束后,龙清泉比赛时的“笑容照片”很快被张贴上了各大论坛。网友“听雪灏明”说:“这弟弟实在是太可爱了,笑容超有感染力。”网友“Philange”形容龙清泉“可爱死了,笑得比奥运礼仪志愿者还灿烂。”
署名“zwj_zbj”的网友也用了一连串“可爱”评价龙清泉,“小伙子确实可爱,笑容可爱,发型可爱,心态可爱,成绩更可爱。憨憨的,不露声色就将对手斩于马下。”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即便最后一次试举没能成功,知道自己已稳拿冠军的龙清泉也丝毫没有掩饰兴奋的心情,他将杠铃抛在地上,在场上欢呼雀跃。
龙清泉“挤眉弄眼”的自信表情
“龙滚滚”代言的产品,我一定会去买,他为“90后“争了一口气
龙清泉的率真,让观众眼前一亮,也赢得了网友的追捧。
同样来自湘西的网友“酗酒的飞鱼”发帖说:“最后一举太开心了,我的小老乡,表现A+。”网友“Gracetuo”在回帖中写道:“最后一举没起来,但他还是双拳紧握兴奋地跳起来,哈哈,知道自己稳拿金牌了,抑制不住地开心啊,孩子天性的流露。”
留心的观众发现,龙清泉的孩子天性在比赛中都是自然流露,他一直憨厚地笑,他会对着镜头眨眼扮鬼脸,最后夺冠时更是雀跃起来吐舌头。
初生牛犊不怕虎/:红网网友 焦海洋
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了龙清泉的经典表情,出现在了各大媒体。有网友说龙清泉可爱帅气象田亮,有网友开玩笑说龙清泉长得像福娃。还有网友找来了《功夫熊猫》里面的原型,大熊猫“滚滚”吐舌头的照片做对比,认为两幅图都十分可爱,于是有网友提议,亲昵地称呼龙清泉为“龙滚滚”。
署名“天子第一号”的网友随即发动中国商家行动起来,“如果龙滚滚代言的产品,我一定会去买。”
不少“90后”网友,俨然也把龙清泉当作了他们的形象代言,“他才是真正的‘90后’。”网友“贪吃葱宝”写道:“不搭题地说一句,要是都像‘龙滚滚’这么出息,‘90后’至于被人骂得这么惨吗?我们的‘龙滚滚’为‘90后’争了一口气啊。”
2021奥运会的选手的故事分别有哪些?
1、李小双1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1983年—1989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
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队的****;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
19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着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2、郭晶晶在幼儿园时。当时体校教练来挑小队员,一眼就看上了她,她以为是去学游泳,便乐呵呵地跟教练去了。到跳水池前一站她就有点后悔,怎么都不肯往下跳,被教练逼着跳了一次吧,嘿,就选上了。
11岁时,郭晶晶一次随队赶赴南京集训,被当时的国家队教练于芬看上了。于芬问她:“想到国家队来么?”她天真地回答:“想!”一条辉煌的冠军之路就向她展开。1994年全国跳水锦标赛,郭晶晶独揽女子十米台和三米板的两枚金牌后,人们都惊呼:中国又出了一个年仅13岁的奇才!
3、孙杨,邦德教育杰出学员,邦德教育公益形象大使,2012伦敦奥运双冠王。父亲孙全洪用两个词描述了儿子孙杨:聪明、懂事。在父亲眼里,儿子孙杨一直都比较聪明,在决定体育专业之前,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
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孙杨给人的印象是哭了好几次,孙全洪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2008年绍兴全国游泳冠军赛,当时他觉得练得不错,能和张琳拼拼了,但是没想到张琳发挥得太好,他和张琳差距拉得很大,他挂着银牌哭得一塌糊涂。
另一次是去年的亚运会,400米他是奔着朴泰桓去的,但是没想到差了一点点,后来1500米夺冠他喜极而泣。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哭可能是他的一种情感上的宣泄,这点我能理解。”
2006年开始,孙杨的成绩突飞猛进,得到了前往澳大利亚留学和训练的机会,杨明也陪同前去,但不住在同一家宾馆,不能一起坐车来回,母子俩各自到达训练场馆,杨明坐在一边看他训练,晚上再通个电话。
4、与很多从小就显露出体育天赋的运动员不同,体操冠军刘璇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小时候,她并不是教练眼中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有一股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韧劲儿,从5岁开始练体操,一直到21岁,经过漫长的16年时间,终于拿到三枚奥运会奖牌,成为中国女子体操第一人。
19年3月12日,刘璇出生在湖南长沙。小时候,刘璇是一名乖巧的女孩子。她的身体素质不太好,为了让她长得更健康,爸爸妈妈就送她去少年宫健美班学习。那一年,刘璇刚好5岁。
由于个子最矮,来到健美班后,刘璇排在队伍的最后,跟着**姐们学动作。她学得非常用心,每一个动作都认真地去做。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心想:“这个小刘璇,练得太好了!”此后,教练开始对刘璇进行特别训练。
上小学时,刘璇的功课特别好,语文和数学都是100分。每天,在学校做完功课后,刘璇还要坚持去少年宫健美班训练。8岁那年,刘璇被选进湖南省体育局,参加训练。她练得非常刻苦,甚至手上被磨出了血泡。
5、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马瑞尔在奥运选拔中落选了。可是她没有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在比赛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才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后过关斩将,为美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击剑冠军。
中国奥运冠军的故事100字左右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一)
“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不会差。”——杨倩
奥运首金、清华学霸、两摘金牌的中国00后奥运冠军杨倩,是美貌与实力并存的宝藏女孩。
从11岁到21岁,她在射击的路上走了10年,才站到了奥运会的奖台上。
这10年不可谓不辛苦,小时候因为训练辛苦又枯燥,哭着和母亲说要退出射击队。在家人、学校和教练的劝说下,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清华大学接受访时,她说:
“比如我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的话,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我今天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不能放弃。”
正是这一股不服输的性格,让她在射击的路上走了这么久,才造就了今天奥运女神的诞生。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二)
“逆风翻盘,我命由我不由天!”——谌利军
在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现场,中国选手谌利军出现失误,落后第一名11公斤,夺冠的希望非常渺茫。
但他却没有认命,最后一把直接加到了187公斤,挺举一次成功,最终实现逆风翻盘,绝杀夺冠。
看着领奖台上意气风发的谌利军,谁又能想到,谌利军的奥运之路,充满坎坷。
特困户家庭、父亲患病早逝、负债累累、身体伤痛不断、五年前里约奥运会无奈弃权退赛等等,这些人生幸福的拦路虎,都让谌利军的人生过得不那么容易。
谌利军说家里虽然困难,但他很快乐能坚持下来,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全家的生活。在一抓一举间,越来越向上的不止是生活,还有信念和极限。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三)
在近日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上海运动员陈芋汐与来自北京的队友张家齐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曾为陈芋汐进行过伤病诊治的医生叶庭均讲述了金牌背后的故事。
作为医疗顾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医生叶庭均曾多次为上海市跳水队、花游队队员进行诊疗,陈芋汐也是其中之一。
2018年,在上海一家医院,叶庭均见到了陈芋汐。“她主要的问题是手腕和足踝的伤病,手腕伤病来自长期倒立支撑引发的腕部肌腱劳损,脚趾问题是长期踮脚发力造成的。看到她的情况,我打心眼里感到敬佩,很希望自己能够给她切实的帮助。”
在与陈芋汐的沟通中,叶庭均看出这是一位非常刻苦和要强的运动员。“两处是典型职业伤病,也是运动员日复一日训练的证明。”叶庭均表示,“我们并不能简单粗暴地要求运动员停止训练,而是基于陈芋汐的身体情况,为她度身定制了一套方案。”
当时陈芋汐14岁,身体关节处于柔软的状态,运动恢复能力较强。对于手腕上的慢性炎症疾病,叶庭均表示,“完全有机会治愈”。他建议陈芋汐结合更好的力量训练并且调整发力方式,逐步恢复。
对于足踝方面的伤病,“我建议她尝试拇趾支具来改善症状,并在正常行走以及体能训练中,在运动鞋中增加足弓支撑的鞋垫。”叶庭均解释道,“足踝方面的伤病在训练中无法完全避免,根据现实情况,我们选择在平时行走和休息过程中,尽可能进行保护和治疗。”
作为骨科医生,叶庭均和陈芋汐的教练经过长时间探讨,了解了很多跳水运动的特点,也针对性地提供了部分伤病恢复方案及建议。此后不久,陈芋汐入选了国家队。
陈芋汐的父亲陈健曾这样说:“我们知道体育有多么艰苦,也没有刻意培养女儿走上体育路。最终还是她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未来也要靠她自己去坚持。”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四)
近日,跳水运动员全红婵走红,她说着一口广普可爱呆萌,跳水技术也令人赞叹不已。
而在8月5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上,全红婵以高难度系数、高完成率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与她同场比赛的队友陈芋汐也获得了银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红婵的第二跳和第四跳,其动作无可挑剔,泳池里的水花也几乎看不见,这几跳让赛场所有裁判都给出了满分10分。
据悉,今年才14岁的全红婵,要不是因为奥运会延期一年,都没达到参赛年龄。在奥运会之前,她没参加过一个国际比赛。这次为了迎战奥运,她也把以前的海胆头剪短成了平头。
全红婵200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的一个村子,是这次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她家境普通,父母都是农民,7岁时第一次接触跳水,2014年进入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
体校作为全红婵最开始系统训练的地方,泳池设施不算先进,但她非常听教练的话,练习十分刻苦。她的启蒙教练陈华明也在访中夸赞她是难得的天才。
凭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全红婵在2018年从体校走到了省队,在奥运会选拔赛上,又以领先对手28分的优势成为第一。现在她在奥运会赛场上摘得荣誉,但回过头看这条路上并不容易。
全红婵的母亲因出过交通事故,身体不太好,常年需要吃药。
因为妈妈治病要花钱,全红婵就觉得自己应该挣钱,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她也很理解父母的辛劳,把训练中的苦咽到了心里,不敢让亲人知道。爸爸平日需要工作,妈妈也要照料家务事,每当比赛得第一后,全红婵就会打电话报喜。
全红婵身上肩负着担子,又有更大的梦想要去追逐,但她不过还是一个10多岁的小姑娘,所以我们能在一些访、花絮中,看到了许多她可爱真实的一面。
因为在访问中没听清记者的话,全红婵把性格这个词听成了杏哥,所以现在大家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杏哥”。
全红婵还有个外号是“干饭王”,这次奥运会10米跳台预赛一完,她就赶忙换好衣服,跑去找自己队友陈芋汐,跟她说:“走啊回去吃饭”,干饭人实锤了。
全红婵妈妈也讲女儿平时喜欢吃辣条,愿望是开个小卖部,就有吃不完的零食。
年仅14岁的全红婵就拿到了一块奥运金牌,而这只是她辉煌的开始,未来还有无限可能。作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她也代表了一种顽强的力量,用实力激励、影响着更多人。
2021中国奥运会运动员的事迹(五)
2021年8月1日晚,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全球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鸣枪,第一次杀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名将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书写了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的崭新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亚洲体育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飞人,飞人。
比赛回顾
在男子100米决赛前,现场上演了灯光秀。全世界都在瞩目新百米飞人的诞生。与其他选手相比,黄种人苏炳添格外醒目。
第一次起跑,英国选手休斯抢跑,被红牌罚下。
比赛再次开始,苏炳添的起跑稍微慢了一些,最终9.98秒完成冲线!夺得男子百米飞人大战第6名,创造了历史!
赛后,苏炳添说:“今天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今天的成绩应该说没有让大家失望,希望在几天后的接力比赛中继续带来中国速度。”
不是夺得奖牌才值得庆贺,超越自我就能赢得尊崇。从第一次跑进10秒,到跑进奥运决赛,苏炳添一次次逆天改命,跑赢了时间。这是中国骄傲,也是亚洲荣耀。奔跑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风。致敬中国速度,致敬每位创造历史的英雄!
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任茜。
任茜出生于2001年,15岁的她已经斩获过国际比赛的冠军。在2015年的世锦赛上,她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
在里约奥运会首轮比赛上,任茜选择向前翻腾三周半,动作细腻,入水效果稍显不足,得到78分。第二轮,任茜选择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正常发挥,得到84.80分。第三轮,任茜带来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非常完美,有效分全部都是9.5,得到94.05分。
第四轮,任茜选择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再次跳出90+的高分,得到91.20分。最后一轮,任茜第五跳选择3.2的难度,发挥完美,再次跳出91.20分,总得分439.25,斩获冠军。
扩展资料:
我的名字是任茜(Xi)
单从字面很难看得出来,就连央视在同一个报道中,前端和后端对她名字的读法都不统一。 央视记者专门就这个问题访了任茜。“两个读法都有,护照上是任茜(Qian),所以在国外都是叫任茜(Qian)。”任茜说,“不过在国内,还是喜欢被大家叫任茜(Xi)。”任茜终于揭开了谜底。
任茜3岁时在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练习体操,2007年被输送至四川省跳水队。2014年是任茜进入国家队后的首个赛季,也是她参加国际比赛的开端,她的表现非常抢眼,连夺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四站冠军。
随后,任茜又作为中国跳水队历史上最年轻的选手,参加了2015年喀山游泳世锦赛。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世锦赛对参赛选手年龄有限制,女子10米台选手必须年满14岁,任茜是刚过年龄标准就获得了世锦赛资格,算得上是新标准执行后该项目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她的职业生涯上升路径非常光明。
在2016年跳水世界杯上,任茜拿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如今,她又拿到了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正在成为中国跳水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跳水名将为自己“正名”:我的名字是任茜(Xi)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跳水十米台任茜完美夺金 成中国首个00后奥运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