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6年奥运会标志含义
2.东京奥运吉祥物由小学生选出,你怎么看?靠谱吗?
3.江西省运动会的会徽会歌吉祥物
那些惊艳了我的国风海报设计
我对海报的理解:
拿我平时**选片的偏好来说,宣传海报的设计美感是否对我胃口,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决定我,是否选择观看的关键性因素。也就是说,我认为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有那种能让观众产生想去观影的强烈欲望。而设计海报的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对**的深层把握并通过视觉手段去表现出影片背后的东西,如果他把握好了影片的调性,情节,又很巧妙地将它表达了出来,那我认为就是一幅成功的海报。国际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曾经这样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来注解。”
最近几年故宫文创潮流的兴起,不知不觉拉近了我们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距离。我本人是比较喜欢这种传统、质朴、素雅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事物,所以在看到以下这些极具东方美学设计意味的海报,我都会停留下来多品味几番~
印象最深的是这幅《妖猫传》的海报,画面初入眼眶,迎面扑来的就是一股浓浓的手绘工笔画气息,用书法体呈现的“妖猫传”三个大字在一众冷色调,充满中华美学元素的背景下十分醒目,画面构图用对称布局,画面上方的凤凰半隐于蓝色水雾中,表情微愠。画面主体这只面容略微狰狞的似龙实则为猫的生物头顶一座古楼,蓝色的牡丹花在两旁映衬仿佛在暗示猫与牡丹所代表的的女性,以及女性因这栋古楼而坎坷的命运。
而综艺节目《我们来了》的宣传海报之一所用的这个画面应该是旗袍上局部刺绣的一个特写,通过金线穿梭交织而成的这样一个精美典雅的衣物,我们仿佛能够一窥到女嘉宾们身着旗袍尽显东方女性之美的曼妙身姿,不由让人心生期待,想一探究竟。
这幅《捉妖记》的海报,我当时是被惊艳到了的,首先整个画面的氛围就很写意,凸显了一种水墨画的缥缈意境,捉妖师手拿鞭子随风挥舞,站在一方山峰不惧面前硕大无比的飞鱼,站的笔直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一个激烈战斗前的蓄势待发,双方似乎已经剑拔弩张,这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画面,让人想不得不想一睹战斗盛况。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海报运用的是一幅亟待修复的古画,画面正下方部分文物碎裂的痕迹清晰可见,有强迫症的人肯定看不得这样好的作品是损坏的状态。我个人觉得,纪录片中修复文物的工作者们对待文物就和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的精细程度是一样的,文物的一丝一缕,一分一毫都要了如指掌并且修缮如新,恢复它们本来的面貌,使其复活,焕发生机,就好像撕裂状态下的这幅画是静止的,而修复过后,画中的竹林好像随风摇动了起来,两只仙鹤下一步可能就会展翅迎风而飞了~
《白蛇·缘起》的国际版宣传海报,似乎是糅合了国际化的视觉效果和中国传统美学思维。整个画面用一种留白的方式将意境很好地衬托出来,以及带领我们将焦点转移到白蛇眼中所现之景,一滴即将滴落的泪水将眼眸中那种雾气氤氲着的美好回忆世界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冰冷中却有几分柔情暖意绕心间,想来无需剧透,我就知道虐心。
前段时间大火的国漫巨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此时真的不得不说,这里我选取的是一张关于太乙的海报,就像大家当时从**院出来吐槽的一样,这回登场亮相的太乙真的让人耳目一新,一反大家印象中那种仙风道骨的神仙模样,反倒是个骑着猪猪坐骑,嗜酒如命的憨仙人。整个海报是手绘风格的线条和色彩,太乙悠闲地躺在猪猪坐骑身上张大口作喝酒状,肩膀上方堆满各色水果和金银珠宝文物,下方则是清一色的金元宝,这样的背景也衬托出人物的性格嗜好,右边的绿色的莲蓬仿佛是在暗喻哪吒。
因为小时候看港版《封神榜》里,哪吒闯祸杀死龙王三太子之后,天兵天将下凡问罪,他为了不拖累父母和陈塘关的百姓,选择了自尽。
在他死后,他的师父太乙用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最终使哪吒起死回生。因为哪吒用莲藕做身体复活的桥段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所以自那以后,我看见莲藕或者莲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哪吒。
哈哈,毕竟复活后的莲藕哪吒,可浑身都是宝呢!不信你看↓↓↓
海报设计有哪些传统表现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图”作为信息载体的艺术,也是与传播相结合的设计艺术形式。其中海报便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充满信息与传达的交流载体,它往往可以不通过文字的阅读或提示,让人们一目了然地快速识别图形中所传达的内容和含义。德国设计大师皮尔·门德尔认为:“海报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然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现代视觉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世界设计的大同之日就是它的末日到来之时。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意义的东西。一个好的海报应该是在寻找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我们要为“中国设计”寻觅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海报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自把握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海报设计
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库,对海报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面对丰富的民族文化,我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再认识、再发掘。
1.从艺术手法方面借鉴。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海报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靳埭强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疏散的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对于今天机械工具,电脑技术带来的表现手法单调划一的理性倾向,传统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对于现代手段与智灵手法的协调,发挥重要的平衡作用。
2.从图像元素方面借鉴。
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如梅竹松岁寒三友象征坚贞的友谊,三羊开泰象征吉祥如意,莲花与鱼寓意“连年有余”,喜鹊与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等。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海报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如韩秉华把冰裂纹(开片)结合汉字引用与“苏州印象”海报作为创意概念。开片纹图案窗格及“三点水”的笔法,组成“州”字的主体,并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牌匾中的“苏”字以展示苏州。背景衬以山水影波光和一叶小舟的照片,并以黑色和银色印刷,展现了中国艺术古朴淡雅的诗般意境。
3.从思维方面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其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轫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科学技术解开某些知识密码提供了科学辨证的有力思想武器。现代科学的三现——量子力学,相对论和混沌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相当吻合。中国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中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思维方式转化到海报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它是人所共知的潜意识中存在的思想意念。一个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它是使“中国海报设计”登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海报设计
中西文化的互动和双赢,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海报设计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入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汲取外来优秀的意识、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实践体系。
1.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即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又要看到其中存在的不是和缺憾,在进行海报设计时,要活学活用。很多设计师还存有“借古人以自重”的倾向,认为套几件古装或搬出典故神话就是弘扬民族文化,设计就有了文化内涵,殊不知这恰恰是远离文化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刻意模仿穿衣戴帽的行为表现。
那么如何在海报设计中将民族性与时代性创造性相结合,是体现其本土文化设计的关键之一。我们认为,首要的就是将中国文化传统中视觉的符号和价值系统加以改造,使这些符号与价值系统变成有利与时代变迁的,根植于国人心中,使其保持文化的认同。因此,我们所要努力把握的不仅是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抓住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方式与审美内涵,并自然地将它转化到我们当代的海报设计之中,亦即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例如余秉楠1995年创作的《海峡两岸一家亲》是为台湾印象海报会设计的“汉字”海报。作品选用了最古的篆字“家”,家是屋顶下的猪,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多么安定和幸福的家庭,它虽然经历长期的形制更叠,繁衍出行,仍离不开造字的初衷,隐喻出海峡两岸一家亲的主题。刘小康设计的《新北京,新奥运》,背景是北京故宫九龙壁中的一条栩栩如生,威武动感,再加上一个跑步人形及科技感的线条造型,重叠龙形和人形,把传统文化,现代思维和运动精神结合起来,表达新时代北京的气象,还有很多成功作品,陈幼坚1987年设计的《Hello香港》,李永铨1993年设计的《现代香港设计师八人展——八仙过海》海报等等,都是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中国传统视觉符号,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这对于发现具有新时期民族特色的海报设计艺术具有启发的意义。
2.“全球化”中的现代中国海报设计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海报作为信息与观念交流的载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成功的海报设计应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过图形文化方式表现出来,以求人们免去因文化、地域、语言、种族等,使人类交流产生阻碍的因素,通过视觉图形而达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
真正理想的“现代海报设计”,应该更多是一种融古通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的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当然,对传统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希冀的中国海报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西学之风,熔铸古代传统,培育拥护中国的文化生命的强大力量,而不是盲目裁切我们古代图形中的优秀片段,凭空移植外来文化。“民族的才是国际的”,把海报设计穿上民族的盛装,让它在世界各种文化的击撞中接受挑战,汲取营养。
(三)结束语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我们的文化艺术也必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狼共舞”并不可怕,相反,每一次异质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交融,都将会带来民族文化质的飞跃。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思想的贫瘠和信念的过失将成为每一位海报设计师共同的劲敌。因此,在这片具有悠久灿烂文化史的土壤中,我们的海报设计师要“善学邯郸,不失故步。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我们的海报设计艺术在本土化的土壤里也必定大放异彩。
怎么设计关于中国民俗文化的海报_传统文化海报设计一、文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文化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文化的形态繁复多变,各民族的文化也各具特色,并且随着内外因的作用不断产生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形态入手,把握各民族、各时代文化间的联系点和共同性。文化是共享的,是某个特定群体成员共享的理想、价值以及行为准则。然而文化也是可以习得的,人们与文化一起成长,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也可以形成交集。我们总是强调现在处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伴随着这一转变也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是,尽管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存在差别,大部分中国人不懂得基督教的教义,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圣诞节的名义过一次节日;尽管西方人很可能不太清楚公历与农历的区别,这也不影响他们与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一起,享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二、海报设计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
海报也叫做“招贴”、“宣传画”,英文名为“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一)海报中的文化同一现象
文化的传递是以符号为基础的,比如语言文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借助语言文字,文化得以代代传递,也能够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中去。符号按照感官不同可分为听觉符号、视觉符号与触觉符号,语言属于听觉符号,而文字则属于视觉符号,图形图像也是重要的视觉符号。海报具有画面大、宣传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以及远距离视觉效果强烈等特点,是极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也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内容丰富、主题表达明确、传播途径多样、展示简便、对于环境道具并没有过多限制,所以广为流传。我们熟知的许多国际平面设计师都在这一领域都有突出的代表作品。众多国际性的平面设计比赛也是通过这一表现形式来进行的。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国际大学生反对皮草海报设计大赛,要求参赛者需要用原创海报作品引导消费者思考皮草服装的道德问题。欣赏最终获奖的优秀设计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海报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到相似的构想或者相似的图形元素,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环境的大学生们,在立意和素材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例如,2007年的第五届比赛,大赛主题为:“”时尚的牺牲品。中国赛区获奖作品中有三件出现了衣架这一元素,美国和加拿大的获奖作品中各有一件是以衣架为创意元素的。这一现象说明,在设计之初,中外学生选择海报创作元素时,都不约而同地从时尚联想到了衣架,并用了或实物拍摄或手绘勾勒或异图形构成等表现形式运用在自己的海报设计作品中。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间政治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作为一名设计师,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最广泛范围地传播,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会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图形元素。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中的金奖作品是一幅名为“暖”的反战海报,背景中央写着战争的英文单词“war”,旁边是一颗破碎的心,看起来犹如一对小小的翅膀,翅膀上顶着一个光环,如同血色天使一般。画面下方有一排主题语:请不要让这对翅膀飞走。整幅画面色彩斑驳,让人联想到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而在这一片萧索之中,这颗小小的红心温暖了观者的心灵,让人在沉重之中悟出些别样的味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却是国际通用语言;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笃信基督教,但是大多能够识别天使的典型特征。因此,这幅作品能被国内外大部分观者解读。由此可见,尽管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下成长,国际间的交流却日益密切,如今东西方的年青一代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甚至思维方式上有着逐渐趋同的态势。这既是设计师们的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用国际通用的视觉元素创作作品可以提高作品传播的广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数观者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仅仅利用文化同一性设计海报,难免存在太多创意“撞车”的风险。因此,两者间“度”的把握相当重要。
(二)海报中包含的文化差异使其各具特色
纵观海报设计发展历程,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师们的海报作品大多含有和本国背景文化相关的、独特而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视觉语言,并逐渐将其发展转化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让观者一看到海报画面就能够明白是设计者是谁。老一辈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为日本传统戏剧———能剧所创作的一系列海报流传甚广。能剧是日本民族戏剧的第一个剧种,它是由从寺院神社节目助兴表演中脱胎出来的“猿乐能”演变而来,在日本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剧出场人物较少,以剧情的表演为中心,是一种象征剧。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都戴面具,这是能剧区别于其它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剧就是从选择面具开始的。田中一光的能剧海报大部分都用了面具作为主体图形,在表现手法上,他用大面积的几何色块将原本复杂具象的面具与头饰进行归纳,概括其主要特征,并用高纯度补色,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除了利用几何色块塑造能剧面具来创作海报之外,还有一部分能剧海报则是将文字甚至笔画作为主要创作元素。这些文字往往是戏剧中某章回的内容,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画面上;或者是将剧名的笔画在不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拆分,分布在画面中;有时还会用相应的色彩区分不同的剧目。
田中一光在海报设计中用了大量日本传统形象和民族元素,而这些元素却是通过相对较为现代的几何形态表现出来;海报中补色的应用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华丽能剧世界,又通过巧妙地划分与间隔体现了层次地交叠,使得海报画面形成了类似西方效果的空间感。这是传统与现代、文化差异与同一性的极好体现。也许有人会说,现如今距离田中一光的全盛时期已经相隔甚远,而能剧本身就是较为传统的文化领域,难免在海报中会出现一些独有的民族文化符号。那么,新锐伊朗设计师Me-hdiSaeedi则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MehdiSaeedi的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波斯文字和传统人物形象等民族元素。比如他为三位伊朗女性艺术家油画展所作的海报《三种伊朗人的面貌》,利用波斯文的大小以及书写角度的变化组成三张相互联系的女性侧脸,完美契合了主题。他认为,波斯文与拉丁文字在结构上非常不同,拉丁文字处于两条平行线之间,方块字的结构更容易处理好平衡的问题。而波斯文字则比较机动,字母的组合更为随意,设计师们可以用更加创新的方式进行设计,图形化效果较拉丁文字更为明显。他另一幅海报作品《伊朗印象》是为伊朗摄影师作品展而作的:画面主体图形是一名缠头的伊朗传统男子的形象,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作为一名曾留学英、法两地的设计师,MehdiSaeedi明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波斯文的识别性有限,所以,他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以英文标注的主题,并与原有的波斯文字有机结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努力将这两种文字的特点结合起来”。MehdiSaeedi通过他成功的海报设计作品告诉我们,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往往能够擦出意料之外的火花。
(三)中西方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化学效应”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海报设计作品,有许多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而这种中国味儿,又通过简洁易懂的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他本人对此谦虚地回应:“基本上我的东西都是很表面的。但是为什么我弄得这么好,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文化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好让中国人和老外都觉得有味道。但并不代表我对中国文化了解多深,你只要多问我一句,我未必可给你一个更深入的答案。”而用这样不同文化融汇的设计理念来完成作品就是希望通过国际性活动“表达中国文化与品位,通过这种展现,将中国人的尊严在国际舞台上拿回来”。观其1990年在东京举办的“(东方汇合西方)”个展海报设计,画面主体为一个书写于沙地上的篆体“东”字,细看可以发现,这个充满传统味道的东方文字笔画结构却被拆分为四个英文字母“EAST”,这正是英文中“东方”的意思。如果换一个角度,将海报倒置,文字笔画则又组成了“WEST”,变成“西方”的意思。他将英文单词中的“东方”与“西方”巧妙融合在同一个古老的中国文字中,既将此次个展“(东方汇合西方)”的主题涵盖在内,又体现了东西方的交融汇聚。画面整体为暖**调,砂砾中的字体刻画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历史的神秘与沧桑。
陈幼坚为“香港东西”之香港设计师七人展所设计的海报,也同样充满了不同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灵感火花。浅色的画面中心位置放着一杯热茶,那是一只由寥寥几笔毛笔笔触勾勒出的典型中式瓷制茶杯,杯中却泡着袋泡红茶。红黄两色组成的标签让人联想到有着“世界红茶之王”美名的英国经典品牌———“立顿”,只不过标签上的文字已经替换为此次展览的主题内容。杯中的茶水冒着热气,这升腾的气体由彩色线条组成,似乎意味着在东西方文化共同熏陶渗透下成长起来的香港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必将通过此次展览的呈现,在设计界大放异彩。海报色彩素净,画面主体突出,简洁而不简单,蕴含内容丰富而隽永。糅合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设计美学并不只是香港设计师的“专利”,大陆设计师们同样有感于东西合璧的独特设计韵味,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海报设计作品。深圳平面设计师设计的一组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海报设计中,他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字融合在了一起。画面中“百花齐放”与传统花卉图形结合,“百家争鸣”四个字与孔子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这八个字的字面含义。两幅海报乍一看平平无奇,仔细回味时则发现主题文字另有乾坤———汉字的笔画是由英文字母组成的,不同英文字体也使得中文字体呈现出类似宋体和黑体般不一样的字体效果。东西方文字通过设计师的处理,巧妙结合在一起,在画面中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和谐视觉效果。
三、结语
文化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又难以将其精准定义。在海报设计这一领域,设计师们将其浓缩为视觉元素集中体现在画面中,在设计创意与设计表现时既要考虑到最广泛范围内受众的接受程度,又要保证作品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色,适度把握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国设计作品致力于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又保有中国特色所需要长期研究课题之一。
1996年奥运会标志含义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里程碑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承诺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当我们郑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乐章。
形象
“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理念。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诞生了。
美丽
“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被张扬得格外奔放。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情。
英雄
“舞动的北京”召唤着英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造型是所有参与者用热情、感动和书写的生命诗篇,是每一位参与者为奥林匹克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宣誓。奥运英雄传承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它为奥运健儿欢呼,为艺术喝彩。
精神
“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活力的北京期待着2008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邀请
“舞动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请。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到北京来,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
参考资料:
回答者:ixinyou - 进士出身 八级 11-6 17:42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
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里程碑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承诺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当我们郑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乐章。
形象
“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理念。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诞生了。
美丽
“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被张扬得格外奔放。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情。
英雄
“舞动的北京”召唤着英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造型是所有参与者用热情、感动和书写的生命诗篇,是每一位参与者为奥林匹克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宣誓。奥运英雄传承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它为奥运健儿欢呼,为艺术喝彩。
精神
“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活力的北京期待着2008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邀请
“舞动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请。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到北京来,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
北京奥运会会徽含义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将肖形印、中国字和五环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气韵;笔画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精神。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不是普通的印记。她是奥运会近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她是中华民族在奥运会举办史上迈出的第一步!她是中华文明对奥林匹克宪章的首次阐释!她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最多人数的承诺!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面,笔者想从文化与审美的角度,品位她的美,挖掘她的深厚内涵。
一、中国印
中国印章古时称作玺、印、宝、章,“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习惯称呼。古印章流行于古代,其古朴、稚拙的风貌体现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追求,浸透着历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其中有一类图画入印的印章,这就是肖形印。
肖形印是我国在先秦即已有之的印章形式。两汉是古肖形印的兴盛时期。那一时期的肖形印,有刻画民族崇尚和神话传说的“四灵印”、“虎印”、“鹿印”、“凤印”、“伏羲印”、“神人操蛇印”等印章图案;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各类肖形印,如“鼓舞印”、“鼓瑟吹竽印”、“长袖舞印”等印记图形;还有“牛耕印”、“杂耍印”、“驯兽印”等从不同侧面反映汉朝人生活、情景的印章形式。
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晚在战国时代,我国已普遍使用印章。起初,印章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同时也是信誉的标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的使用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是当权者权力的象征。
对我国印章有了一定了解后,如果再来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会觉得她更为可爱。她上面的笔画,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画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难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参与者之一布雷德.科普兰德先生,从许多会徽设计方案中一见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便当即托口而出:她是中国的!
二、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隐喻着中国的信誉和沉稳。而作为一届运动会的会徽,她还表现出了北京的活力和魅力。北京在舞动,在和着时代的韵律舞动;北京不仅是富有文化传统的古代名城,更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都市――这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又一寓意。
据考察,据今约5000年的青海大同县上孙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是迄今所知我国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图像。在陶盆内壁上,有3组舞者,每组5人手挽手列队舞蹈。
我国古代的大夏乐舞有九段,表演时演员头戴皮帽,身着素服,风格古朴。商代的巫乐舞广泛用于各种祭祀场合。周天子有“八佾”之舞,秦汉有专门的乐舞机关。西汉末的赵飞燕就是一名知名的舞者。魏晋南北朝时,士族阶层享乐之风很盛,轻歌曼舞,终日不绝。隋唐是舞蹈十分繁荣的时代,《霓裳羽衣舞》、《胡旋舞》是其中的精品。明清的民间歌舞也十分丰富,仅汉族就有秧歌、花鼓、茶、花灯、打连香、跑旱船、竹马等各种名目。到了近现代,中国传统舞蹈又焕发了无限生机,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宝莲灯》、《小刀会》和《丝路花雨》等。
可见,在我国各个时代,舞蹈就与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古代先民伴随着舞蹈劳动、祭祀,举行各种仪式,表达各种情怀。我们要首次举办奥运会。对于这样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我们当然也可以用舞蹈语言加以表达。英国著名抽象派雕塑家莫尔说过:“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那种生气勃勃的活力”。我们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到的正是这种活力。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人形图画似曾相识,这就是与舞蹈《丝路花雨》同源的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夸张的身体比例和肢体位置,舒展的笔画和简捷的构图,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热情与豪迈,奔放的舞姿则充分预示着北京城的未来。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和希望、富有和活力的舞者,正在向给与他欢呼的人欢呼。当然,他舞出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热情,他还将奥运会“更快 更高 更强”的理念写意地“跳”了出来。
三、会徽中的一座丰碑
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一届奥运会会徽的理由,我们就有必要对历届奥运会会徽作一个大致的考察。
算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奥运史上已出现过46个会徽。在奥运会近百年历史中,奥运会徽从无到有,从繁到简,会徽设计走出了一条从具体到抽象的道路。前几届奥运会上,会徽还没有出现,代表奥运会形象的视觉图像往往由海报来承担。最初的会徽图案,多是表示举办国地域性标志或运动形象的图案;后来,结合地域与运动图案的会徽产生了;再后来,就出现了抽象性的图案。
会徽图案的如上变化,与西方画派的印记完全吻合。撇开较古老的以写实为主的学院派和宗教画派不谈,单单从19世纪浪漫主义(含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含自然主义)到印象派再到后来的野兽派、表现主义画派、抽象艺术画派、超现实主义画派及再后来的后现代画派,西方美术史走过了一条从“写实”到“抽象”再到“无主旨”的发展之路。而无论从美学理论还是美术实践上看,抽象的图案是最能隐喻意义的图案,是最能表达思想的图案。
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做一个汉字“京”,她便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中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做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和西方严格的写实方法相比,东方画在空间要求上比较灵活、概括,允许虚拟和省略。但正是这种虚拟和省略,给观者创造了真实而无限的想像空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次融合中国书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成功的艺术实践。她表达了人们要表达的理念,也寄托着人们将要赋予她的理想。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她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一笔一划,她的每一个构成要素,承载着凝重的中华文化传统和激越的奥林匹克精神,彰显着先进的审美观念和昂扬的时代。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奥运会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会徽,也将是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发扬光大。
北京残奥会会徽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会徽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会徽的色彩还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汉字作为会徽图案,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会徽图案,“中国字”和 “中国印”都是中国传统典型的文化元素,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两者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遥相呼应。两个会徽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突出了“人文奥运”理念,寓意深刻,表现力强。
1.会徽设计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该作品传达和代表了四层信息和涵义:
(1)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
(2) 红色。选用中国传统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还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标志的主体颜色为红色,具有代表国家、代表喜庆、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
(3)中国北京,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作品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的表达出北京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出奥林匹克的理念和精神。作品内涵丰富,表明中国北京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人民的姿态。
(4)冲刺极限,创造辉煌,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强调以运动员为核心,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体现了这一原则。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并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2.会徽的字体设计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设计独特。
会徽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字体用了汉简(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汉简中的笔划和韵味有机的融入到“BEIJING 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不仅符合市场开发目的,同时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3.会徽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经过专家反复推敲、修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作为主体的中国印、“汉简体”“Beijing 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以及比例关系方面特别是中国印部分,已近完美。与此同时,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依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奥运会会徽是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徽记,亦称奥运会会标。历届现代奥运会(包括冬季奥运会)的组委会都要为所举办的奥运会设计会徽。会徽的图样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特征。
早期会徽的艺术表现与奥林匹克宣传画一脉相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会徽渐渐走出了宣传画的模式,设计趋于简洁抽象,蕴意深刻。可以说,会徽是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艺术性标志。
奥运会会徽是该届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各届奥运会的会标,未经奥运会组委会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和为商业服务,从而保证了奥运会会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东京奥运吉祥物由小学生选出,你怎么看?靠谱吗?
亚特兰大“绿油油”的百年庆典
1996年,现代奥林匹克的第一个百年庆典,亚特兰大击败了雅典,绿色的美元战胜了同样绿色的橄榄枝。但这并未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终结的开始,相反的,美国人将发源于本国的奥运会景观整体设计艺术发扬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1994年,亚特兰大奥运组委会就确定了奥运百年庆典的主题:“和谐、光芒、优雅”。和谐,意味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团结一致;光芒,象征着奥运百年庆典将照亮全世界;优雅,则代表美国南部及举办城市亚特兰大的气质。基于这个主题,组委会在490个参选稿件中通过多层筛选,确定了代表奥林匹克百年历史和美国南部自然风光的树叶拼画作为本届奥运会的整体设计基调。
在这个基调下,数字100、奥林匹克五环、希腊柱、火把、和平鸽、五角星就成为了构成本届会徽的全部元素。100年的奥运,构筑了奥运发源地希腊建筑的代表形式;希腊柱上燃烧5颗星用拼画手法构成了奥运的圣火,象征着五大洲的参与;第2颗五角星变形为和平鸽,表达了奥林匹克和平的理想;火焰最上方3颗醒目的小星星,则代表着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
虽然背负着美元的烙印而被称为“绿油油”的百年庆典,但作为奥运历史上整体设计的又一个成功范例,亚特兰大人为今后的奥运形象设计制定出了新的标准,奥林匹克的第二个百年也就此起步。
奥运会会徽是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徽记,亦称奥运会会标。历届现代奥运会(包括冬季奥运会)的组委会都要为所举办的奥运会设计会徽。会徽的图样不仅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反映出东道国和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特征。
早期会徽的艺术表现与奥林匹克宣传画一脉相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会徽渐渐走出了宣传画的模式,设计趋于简洁抽象,蕴意深刻。可以说,会徽是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艺术性标志。
奥运会会徽是该届奥运会最有权威性的形象标志。《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各届奥运会的会标,未经奥运会组委会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和为商业服务,从而保证了奥运会会徽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下面介绍几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会徽。
不是会徽的会徽——第1届雅典奥运会会徽
第1届雅典奥运会原本既没有会徽也没有招贴画,现在的这幅画是雅典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报告的封面,后来被用来当做本届奥运会会徽。画面主要由雄浑的雅典卫城、手执橄榄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马蹄印几部分组成,其古铜色的浮雕散发着浓厚的古希腊气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样表示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一脉相承的关系。
走自己的路——第8届巴黎奥运会会徽
巴黎举办过两次奥运会,虽然第2届奥运会只是世界博览会的配角,但1924年却举办了当时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1924年巴黎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间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时附有“第8届奥林匹亚德巴黎1924”和“法国奥委会”的字样。这是第一个走出招贴画形式的会徽。从此之后,奥运会的会徽与招贴画分道扬镳。
第一个使用奥运标志的会徽——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会徽
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会徽的主体是东道主美国的国旗,奥运五环标志居于会徽正中,代表胜利的月桂枝贯穿其间。“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体现在奥运会会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国精神。这是第一个使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会徽。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第17届罗马奥运会会徽
罗马曾在1908年获得过奥运会的主办权,却因为经济原因没能举办。时隔半个世纪,1960年,意大利终于盼来了第17届罗马奥运会。罗马奥运会会徽用了罗马城徽的标志,那是一只母狼在哺乳两个婴儿的奇特图案。传说母狼哺乳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就是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慕路。会徽居中位置用罗马数字标出“1960”。整个罗马城徽中浓缩了古罗马的历史文化。罗马是世界上最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奥运会的举办又给它注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与世界融合的勇气。
富有哲学意义的构思——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徽
这届奥运会会徽由蓝、红、黄三色呈旋涡状的条纹和象征奥林匹克的五色环组成。3种颜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体”的哲学含义,动态的条纹意指生生不已的体育运动,旋转向上表示和谐进步。内向心的动态,比喻五大洲的选手走到一起;外离心的动态,寓意为通过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走向相互了解和世界进步。整个图案不仅体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而且富有朝鲜民族特色。
跨入新世纪的运动员——第27届悉尼奥运会会徽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会徽取名为“新世纪的运动员”。由上而下的画面可以看出:悉尼歌剧院的外形曲线被用来表示火炬,而太阳、岩石和土著人的传统工具“飞去来器”的图形组成一个举着奥运会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整个会徽的色彩语言极具象征意义:蓝色代表海港,**代表太阳和沙滩,红色代表内陆土地,突出了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江西省运动会的会徽会歌吉祥物
个人觉得靠谱。
毕竟奥运吉祥物本身就是卡哇伊的代名词,而对动漫人物天生具备敏感度的就是孩子了。
所以东京奥运吉祥物让小学生参与选择等于直接瞄准了动漫的受众群,而且从教育的角度讲,也算奥运从娃娃抓起了。让学生们从小认识奥运、认识体育、认识竞技、知晓输赢。
同时,也让他们从小增强公民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小学生们会认为自己身为国家的一份子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会像大人一样被重视,潜移默化下,他们会更加热爱祖国,民族精神也会更浓重。
此外,小学生在选择奥运吉祥物时只会出于内心的主观感受,单纯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并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参杂进太多的客观因素。
而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未来看到东京奥运吉祥物也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两种答案,哪怕吉祥物具备着更多寓意也都是次要的。所以小学生单纯的选择才更具说服力。
如果亲也认同我的观点,欢迎点赞顶上去!
作者:王诗文? 作家? 中国情感理财第一人,著有畅销书《财与你相遇——最触动人心的情感理财故事》、《我懂你的理财焦虑》等。
微信公众号:文宫团。欢迎勾搭。
第十二届江西省运动会(新余)会徽、会歌和吉祥物。
会徽
入选会徽是南昌市设计者虞明涛的作品,设计将“12”、“江(江西)”、“火焰”、奔跑冲刺的运动员“等多种寓意和设计元素,有机地变形组合在图形中,并以红色为主色调,既表达了新余这座钢城和重工业基地熊熊燃烧的钢铁之火,奋勇争先的发展,又体现了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会徽构思精巧,简洁明快,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
吉祥物——“刚刚”
入选吉祥物是广州市黄埔区设计者罗振华设计的《刚刚》,作品以“刚刚”命名,与“钢城”的“钢”谐音,同时突出刚强之意,体现竞技精神。以钢炉为设计元素,突出钢城的特色。刚刚面带微笑,张开双臂,表达出新余人民欢迎来自全省各地的朋友和体育健儿的热情,大步向前跨越,象征着江西人民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造型活泼可爱、形象生动、主题鲜明,极富特色,展现了江西人民,特别是新余人民的热情大方 、勤劳善良的精神品质,也充分体现省运会“隆重热烈”的主题。
会歌
《用青春震撼奥林匹克》
为了圆梦我们再次聚会拼搏
仙女湖畔又用热血燃起圣火
为了钢铁意志不断超越自我
迎着和风飞奔永远朝气蓬勃
让生命挥洒金色阳光
用青春唱响更高更快更强的歌
让生命创造新的辉煌
用青春震撼奥林匹克!
第十三届江西省运动会(鹰潭)会徽、吉祥物和会歌
会徽
2009年10月21日,第十三届江西省运动会举办城市鹰潭市在南昌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和会歌。 第十三届江西省运动会会徽设计用柔美的书法线条展现了一个运动健儿奋勇拼搏的形象,主题数字“13”则对应第十三届运动会;鹰潭铜丰富,会徽上半部分字母“C”是铜的英文首个字母,同时又酷似鹰的轮廓,与举办城市鹰潭市名照应;下半部分的“3”字造型则代表流经鹰潭的信江。
吉祥物——“同同”
吉祥物以鹰潭的铜为基本元素,将一滴铜水运用卡通的形式拟人化设计,取名“同同”,既与“铜”谐音,也寓意“同一个江西,同一片蓝天”;“同同”手持火炬、脚踩奥运五环向前奔跑,动感十足,惹人喜爱。会歌《新的飞翔》是一首具有浓郁江西特色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昂扬向上,催人奋进,反映了团结进取、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第十三届江西省运动会将于2010年10月举行。
会歌
第十三届省运会主题歌《新的飞翔》是一首具有浓郁江西特色的歌曲。会歌歌词优美,旋律动听,充分反映了江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成就,诠释了团结进取、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歌曲旋律激昂向上,热情奔放,催人奋进、易于传唱。
第十四届江西省运动会(赣州)会徽、吉祥物、会歌和
会徽
会徽主体图形运用数字“14”和字母“G”为主要创意元素。数字“14”契合第十四届运动会,字母“G”则是“赣州”的首字母,强化了承办方的地域特性。标志利用抽象的弧线进行构成,给人以运动、拼搏的联想,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张力。标志中的圆环则是客家围屋的概念提炼,突出赣州“客家摇篮”的地方特色,挺拔的“1”字运用红色到橘**的渐变形式,进一步诠释了赣州“红色故都”、“世界橙乡”的独特魅力。整个标志运用书法体的形式一气呵成,气韵生动,标志优美,动感十足,象征着“魅力”赣州、“活力”赣州、“好客”赣州、“生态”赣州、“运动”赣州的丰富内涵。
吉祥物——“圆圆”、“萌萌”
吉祥物名称为“圆圆”、“萌萌”。取“圆梦”二字谐音,内含省运健儿缘聚赣州城,共圆振兴梦之意。吉祥物的形象蕴含赣州文化精髓,它们活泼可爱、俏皮卖萌、热情亲切、活力四射,处处散发着赣州人民淳朴热情、勤劳乐观的传统美德和对全省运动健儿的欢迎之情。“圆圆”、“萌萌”这对吉祥物造型以赣南脐橙为基础衍生而来,兄妹俩头饰绿色橙叶,自然清新,简单而又不失时尚。“圆圆”手举古宋城墙衍化而成的火炬,熊熊燃烧的火焰宛若数字“14”,寓意着赣州人民继承传统、发扬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当好东道主,办好14届运动会。“萌萌”手持五角星形魔法棒,欢迎八方宾朋。
会歌
会歌歌名为《扬鞭催马》。会歌用江西音乐元素,较好地表现了江西运动健儿龙腾虎跃、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举办地赣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赣南人民在苏区振兴发展工作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激越奋进的旋律形成一种动感,营造出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宣传画
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宣传画海报分为四张,分别以红色故都、江南宋城、生态家园和世界橙乡为主题,立足于展现赣州的人文特色。海报主图形取自竞技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连贯性系列动作图,取四色透叠的表现手法,使图形形象生动而具有现代运动感。海报主色为红、灰、绿、橙黄,红色代表“红色故都”,灰色代表“江南宋城”,绿色代表“生态家园”,橙**代表“世界橙乡”,同时也寓意着江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丰富多彩,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