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会上有哪些坚持不懈的运动员?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2.冬奥会人物简短事迹有哪些

3.49岁老将八次征战冬奥,她的身上有哪些可敬的精神?

4.奥运会励志故事

奥运精神人物素材_奥运精神人物

奥运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改变个人的命运。从邓亚萍连连获得世界冠军的故事中,就能体现出奥运精神。邓亚萍克服自身条件的不足,在赛场上勇敢拼搏的精神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对邓亚萍有着很高的赞赏,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 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它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奥运会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等精神内涵,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神圣休战”、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为我们所向往;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锻炼体能、展示健与美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奇迹。让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合作更广泛,让处处出现新的可能性。

邓亚萍,13年生于河南郑州。

邓亚萍是夺取世界乒乓球冠军次数最多的女选手。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或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2年,19岁的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又勇夺女子单打冠军,并与乔红合作或女子双打冠军。1993年在瑞典举行的第四十二届世乒赛上与队员合作又夺得团体、双打两块金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 19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如今,邓亚萍已经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前国家队男乒骁将,广东队的林志刚登记结婚,并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区的龙潭湖附近。从少年相恋到风风雨雨,再到牵手白头,如今的邓亚萍,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职业生涯辉煌战绩: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当前情况:

19年后,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目前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

近况

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邓亚萍

19年退役进入清华大学,2001年拿下学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2002年12月12日,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邓亚萍用求学路上一路奋斗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世界冠军求学的悬梁岁月……

清华:从写26个英文字母开始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邓亚萍说。

“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

“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我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奥运会上有哪些坚持不懈的运动员?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中国奥运精神人物事迹例如:

湛利军在男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现场,出现失误,落后第一名11公斤,夺冠的希望非常渺茫。但他却没有认命,最后一把直接加到了187公斤,挺举一次成功,最终实现逆风翻盘,绝杀夺冠。

在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上海运动员陈芋汐与来自北京的队友张家齐以绝对优势夺得金牌。曾为陈芋汐进行过伤病诊治的医生叶庭均讲述了金牌背后的故事。

2021年8月1日晚,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全球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鸣枪,第一次杀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名将苏炳添以9秒98获得第六,书写了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的崭新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亚洲体育的历史,成为中国第一飞人,飞人。

以下是奥运精神内涵的相关介绍: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

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使人们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使人类的潜能与美德得到充分的开发,它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良、最完善的生活哲学。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奥运精神

冬奥会人物简短事迹有哪些

尽管陈燮霞的每一次试举都成功地那么轻松,尽管她的表现让女举48公斤的比赛早早地成为了“银牌争夺战”。

可每当她举起杠铃的时候,心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为她的每一个动作揪紧。当她最后一次举起117公斤的时候,全场沸腾了,我想,在那一刻,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会涌起一阵感动。

那种无法形容的感觉,也许就是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吧。

当五星红旗在中国人自己的奥运会上升起的时候,在国歌声响彻整个体育馆的时候,流泪的绝不仅仅是陈燮霞自己。

我想,我们,我们中国人,无论是喜欢阿谀奉承的伪君子,还是成天以批判社会取乐的愤青,都能感受到这一刻的幸福。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啊。

男子10米气,这是一个带给中国体育无限荣光的项目。年,许海峰就是在这一项目上勇夺魁首,完成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许海峰之后,气项目成为了王义夫的天下,这名参加过6届奥运会的元老级人物,以2金的彪炳战绩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当人们都在为名枪王义夫的退役惋惜之时,他的得意弟子庞伟却在北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在男子10米气的决赛中,首次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庞伟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以令人信服的实力一路领先至最后,最终为中国队赢得了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二枚金牌。

什么是传统优势?传统优势就是只要咱们的人往那一站,对手就会心里嘀咕暗自发憷。在率先打响的女子10米气步赛中,杜丽的失利,是因为她本身并没有夺冠的绝对实力,加之主场作战、决赛状态不佳、心理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她甚至没能晋级3甲。男子10米气则不然,在这个项目上中国队是有着传统优势的,一代又一代名枪的奋斗与传承,使这个项目的金牌难以旁落他人。

天赋、良师与自身的不辍努力,成就了庞伟今日的成功。2006年7月,庞伟首次作为国家队队员出征在萨格勒布举行的第四十九届世界射击锦标赛,他不仅以预赛头名的身份挺进决赛,并以总成绩683.8环为中国队摘得首金。自从2005年成为国家队一员后,庞伟就师从名枪王义夫,名帅的言传身教令他受益非浅。2006年多哈亚运会,庞伟与队友合作拿到两块团体金牌,但他在10米气团体赛中的表现一般,不少人都对他的能力表示出了怀疑。此时王义夫挺身而出,他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次成绩就对庞伟横加指责,这对他以后成长不利。王义夫的举动令庞伟大受感动,他用更加刻苦的训练回报教练的信任,直至登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首次参加世锦赛即获得冠军,首次参加奥运会又染指金牌,庞伟的成功,不仅在于女神的垂青,更在于他扎实的射击功底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决赛中,庞伟开局不顺,他的9.3环一度让观众为之揪心,好在随后河北小伙顶住压力,最终以586环的个人最好成绩夺魁。有实力,当然有魅力,当对手在为王义夫的退役窃喜时,庞伟的崛起再度向世人证明了中国队在男子气项目上无可撼动的优势。

“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很低,最终能打多少并没有去多想。我只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就够了,虽然我的对手实力都挺强,但我觉得自己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从2年前的初出茅庐到2年后的扬威奥运,庞伟将征服进行到底,在他的身后,一个崭新的王朝呼之欲出。

北京时间8月22日晚,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

比赛结束了冠军的争夺,最终张怡宁4-1战胜老大姐王楠,时隔四年后成功卫冕。在颁奖现场,张怡宁向观众频频献飞吻,为国征战了13年的王楠则在现场宣布了退役。

因为郭跃在铜牌争夺的比赛中4-2击败李佳薇后,提前决定今晚的颁奖现场有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这也是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中国乒乓队第二次在奥运会赛场上升起三面五星红旗。当张怡宁、王楠和郭跃走上领奖台时,现场送上了热烈的掌声,王楠仍然意犹未尽,依然和张怡宁交流着。其实这场决赛远远超越了冠军的境界,更多的是在享受和感受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魅力。王楠和张怡宁从1999年开始,现在已经交手10个年头。

颁奖现场,小将郭跃率先登上了铜牌领奖台,接过鲜花之后,郭跃高高托起鲜花,向观众致意。能够看得出来,郭跃的笑容非常灿烂,2012年伦敦奥运会,郭跃一定会站上更高的领奖台。当播音员叫到王楠时,现场掌声雷动,这次比赛王楠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应该说她非常欣慰,终于站完了最后一班岗。张怡宁登上最高领奖台时和两名队友握了握手,满脸堆满了笑容。在平时的比赛中,很难看到张怡宁露出开心的笑容,今天她把这个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

随后,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整个体育馆,三人齐唱国歌但每个人的心思不一样,张怡宁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王楠则更加欣慰,因为这是她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小将郭跃则放眼于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在冉冉升起的国歌声中,王楠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走下领奖台之后,张怡宁将手中的鲜花高高抛向现场观众,一个活泼开朗而天真的女孩展现在大家面前,在镜头前,张怡宁向观众频频献飞吻,非常随和。另一方,王楠则走到了郭斌身边,两人窃窃私语。张怡宁在接受访时说,拿到两块奥运会金牌非常不容易,在这背后要付出超人的代价才行。最主要还是要感谢中国乒乓球队这个光荣的集体。他们教练员、运动员每一个人为我付出着,行动也感染着我。

王楠则正式宣布了退役,她的言语之间透露着对赛场的眷恋,这种感情甚至超过了对金牌的渴望:“其实跟张怡宁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最后的时候我倒真没想过把扳回来,我只是想争取多打一个球,让我在退役之前,多感受一些在场上打球的时间。”

观足球赛有感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自豪。但是,在某场足球赛中,中国足球队员彻底违背了奥林匹克的原则:奥林匹克的胜利不是靠暴力,失败而不应仇恨。

这是一场中国对比利时的足球赛。在踢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中国队始终以0—1负于比利时,无论怎么进攻,都无法进球。在中场休息的时间中,一位中国球员竟然跑到比利时队员那边对着其中一个队员地踢了一脚,顿时全场轰动。那名队员立刻被裁判红牌罚下。比利时队员愤怒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我们。这个行为值得我们去深思,值得我们去反省。

记得同样是一场足球赛,阿根廷对塞尔维亚。在上半场快结束的时候,塞尔维亚的一名队员不慎摔倒,阿根廷队员——著名球星梅西见状,跑过去将他扶了起来。霎时,掌声雷动。这两个例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参与的盛会。我们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理念来参加奥运会。身为东道主的我们,竟然对客人作出这种行为,这让全世界人民怎么看带我们?我们的脸往哪儿放?

当然,我并没有说我们祖国一无是处。只是,中国足球队的行为,实在是令我义愤填膺。我们应该改正这种缺点,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参加我们的奥林匹克盛会,做一个合格的东道主。

一场精彩的奥运比赛

今天是北京奥运会的第四天。今天,第一场比赛就是我最喜欢的男子体操团体决赛。

一大早我就已经打开了电视,一直守在电视机旁等着比赛的开始。

中国男子体操队在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只获得了男团第五。这成为中国男团体操参加奥运会以来的最差的成绩。体队今天将迎接无路可退之战,他们卧新尝胆只待一雪前耻。

决赛在一分一秒的临近,各国运动员也陆续进场,当中国代表团进场时观众席上一片欢呼,中国代表团也自信满满的向观众招手致意。我相信席上的观众一定也和我心情一样非常紧张,心中都充满了个疑问:中国体团是否能雪耻呢?

比赛开始了。第一项比的是自由体操,出场中国派出比赛的有:杨威,陈一冰和邹凯三人上阵,当他们出场时现场的观众一片欢呼和掌声。三人完成得非常好,但是他国选手也晚场的不错。第二项比的是鞍马,中国队派出了:黄旭,杨威和肖钦三人出战,观众席上的观众一直在台上为中国队呐喊:“中国队,加油。”可是黄旭在过程中出了点错,不过幸好他及时弥补了回来。随后,杨威和肖钦俩人在观众的加油和鼓励下都超常发挥。第三项是吊环,吊环可是杨威和陈一冰的强项,自然毫无疑虑的漂亮完成了,而且陈一冰还创下本场这项的最高分,在场的观众无一不为中国对加油、呐喊。前三项比完了,中国对以微弱的分数低于美国队排在了第二位,但是还有三项没比,所以谁能夺得桂冠还说不定呢。第四项是跳马,中国队派出了:陈一冰,杨威和出战,三人都超乎意料的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全场一片欢呼声,这样中国对也暂时的排在了第一,到了第五项双杠,双杠可是强项,中国派出了三位老臣:杨威,和黄旭。他们都发挥不错,又把与第二名的拉大了。最后一项单杠,当场上的观众听到是单杠时,认为中国队要给单杠拉分了,脸上一下子苦闷起来,我的心情也一下子从最高点直接落到了最底点,可是又听到解说员说单杠现在已经不是中国队的弱项了,但也不可以说是强项。当听到这话时我的心情又回到了顶点,场上的观众又欢呼起来。最后,中国队无一人出差错。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得了男团体操的桂冠。现场观众一片欢呼和掌声。

上台领奖前,他们都激动的流下了泪水。你不要以为他们现在非常光荣和辉煌。有多少人又知道他们背后流下了多少汗水。在四年前他们在雅典失利,四年后的今天他们又把失去的一切又拿了回来。他们卧新尝胆四年,今天终于一雪前耻。我现在非常的激动也非常的高兴。他们在十三亿中国人的呐喊声和鼓励声中重回荣耀颠峰。

伴随着北京奥运熊熊燃烧的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奥运这辆魅力列车,经过16天风驰电掣的欢快旅程后,今晚终于停靠在站台终点。

有留恋,有不舍,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继16天前,我们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击缶声,豪迈,迎接四海宾客,今天,在鸟巢,以“月亮出来亮汪汪”为代表的轻快民乐连缀,柔情似水,欢送世界宾朋。

闭幕式上,按照惯例,举行男子马拉松的颁奖仪式。马拉松是奥运的起源形态,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集中体现。当最后一块金牌挂在肯尼亚运动员的胸前,当奥运五环旗缓缓降落,仿佛是向过去这不平凡的16天,投去了深深的一瞥。

文艺汇演部分,依旧延续了光影绚烂的“张艺谋式”民族风。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与民歌,以其鲜艳活泼、热情奔放,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除了凝重博大的一面,还有轻快柔美的一面。在开幕式的基础上,用二胡取代了古琴,将离别惆怅伤感的琴弦,进行一次欢乐化的改造,这也是对4年前那次“8分钟”的回应;用天人合一的源头——“八卦”阵式,取代太极,将和谐理念更深入地进行了阐释,想必定让中外观众再次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闭幕式一改开幕式的“以我为主”,充分吸纳国际元素,中外歌手,或交替出场,或同台联袂,共同歌颂这难忘的北京记忆,抒发着奥运会传达出的爱与希望。最值得称道的是舞台中心的“圣火塔”创意。塔,在中国,代表着灵气与坚韧,在西方,则有通天塔之说,象征着人类追求卓越与不朽。在这里,它连同四周连接彩条,玲珑剔透,呈现出“火树银花”的中国印的绚烂场景。

当无数个电光“外星人”从天而降,整个文艺演出部分到达了一个高潮,象征着人类超越奇迹,超越梦想的主旨。而以此体现的科技奥运,不言而喻。

当然,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伦敦的“8分钟”。大巴,行人,小轮车,路灯,霓红灯,站牌……一系列城市公共交通画面,便捷与明快,表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游伦敦,看世界”的主题。在一片绿光中,在重金属变幻莫测的节奏中,融合女歌手穿越天籁的歌声,展现出伦敦这个悠久的工业城市的魔幻美丽。贝克汉姆的最后登场,让无数人振奋欢呼。而这正是体育的号召力量。

欢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从北京开往伦敦的大巴车今夜就要出发了。

“给中国16天,还世界5000年”的承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今天,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答复。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请你留下来。然而,“革命”生涯常分手,今天圣火的熄灭,也正是为了明天的燃烧。待到山花烂漫时,让我们再相逢!

2008奥运开幕式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到2008年。这天,北京体育馆里人声鼎沸,座无虚席。今天,要在这里举行奥运会开幕式。八年前,我们走过一段艰辛的申奥之路,在“五环”精神的激励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今天我们迎来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瞧,两个金牌歌手演唱了奥运之歌。那洪亮的歌声将振奋人心的节奏传达给在场的每位观众,传达给世界。后面有几千个演员跳广场舞,每个人动作都是那么矫健、利索。一曲过后,又上来几个老年人,他们打起了太极拳。一眨眼,又多了几个,又多了几个……人数达到好几百。几百人一起在台上打太极拳。开始,动作很慢,渐渐地,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席上的观众,也随着他们渐快的动作心情也激动起来。馆内鸦雀无声。不一会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响起的同时,又上来七八个男的,他们叠起了罗汉。接着,又上来了一群人,一眨眼叠起了三个罗汉,像三根木桩一样,立在那是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儿,像接受了命令一样,三根“木桩”一起扭动起来。哦,这时候看上去不像木桩而是被风轻轻拂过的柳丝,是那样柔,那样飘然,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伴随着热烈的掌声.

当最后一名火炬手李宁。他高举火炬跨上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程荣耀之旅.当北京奥运会的圣火点燃了,此时此刻,我坚信本届奥运会肯定是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次。

让我们共同凝集今晚快乐的中国,绚丽的北京,百年的坚持,终于迎来中华民族奥运之梦的灿烂实现。这一刻属于北京奥运的华章才刚刚奏响。这一时刻,新北京,新奥运凝聚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未来的16天,我们将用13亿中国人绽放的真诚笑容,明媚在北京的奥运旅程,未来16天,用13亿中国人热烈掌声喝彩你2008年的拼搏征程,祝愿各国健儿顽强拼搏,在北京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续写世界的奥运魅力,祝愿中国英雄奋勇阵线,在北京这块博大温暖的土地上烙印中国的奥运。

49岁老将八次征战冬奥,她的身上有哪些可敬的精神?

谷爱凌:雪山之上创造奇迹

在2021年3月举行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中,首次征战的谷爱凌斩获2金1铜,获得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参赛资格。2月8日,归籍中国的中美混血的谷爱凌夺得金牌,为中国获得了冬奥会的第三金。她在第二跳的时候对于她自己来说发挥的不是很好,在大家都认为她无缘于冠军,只能得第三名的成绩的时候,而中国运动员谷爱凌挑战了超高难度的动作——1620抓板,成功完成并赢得了所有人的欢呼,最终得到了94.50的超高分数。

短道速滑又何尝不是运动员对人类极限的挑战,谷爱凌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最终创造刺激与极限的美丽。?

18岁的她,或许在别人眼里是上帝眷顾的宠儿:9岁拿到了美国少年组的滑雪冠军,16岁已经在滑雪领域,硕果累累。斩获60多块奖牌、在备战冬奥会期间仍然而已凭借1580的SAT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人们说她的成功是老天爷追着赏饭吃、是因为家庭背景好,更有人说她是我们普通人无法达到的高度······然而人们或许不知道的是她曾遭遇过脑震荡,因为滑雪运动的极限和危险,她又何尝没有受伤,手部骨折,脚骨骨裂,在她人前的光辉风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不放弃。为了参加训练,她需要去很远的雪山去练习,因为热爱,她对于大大小小的伤病没有抱怨,而是坦然面对,知道这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困难,她不曾放弃,坚持至今。

每一个运动员、成功的人都是因为对自己所做的事业的热爱并努力追求才达到的高度,对于谷爱凌的成功更多的原因是她的自律、努力、勇敢和善良。

2019年谷爱凌宣布加入中国国籍,将自己的热爱与祖国母亲的荣誉紧密相连,最终为中国赢得金牌,这就是天才少女谷爱凌。

羽生结弦:逆境中成长,坚持不放弃

努力也许会说谎,但努力不会白费。

2014年2月年仅19岁的羽生结弦获得了索契冬奥会的金牌,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冰锦标赛冠军。

2016年,他在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上实现大奖赛总决赛的四连冠。

2017年4月,依然获得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

2018年2月,他夺得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成为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样滑冰选手。

羽生结弦是是ISU认可的国际比赛中完成后外结环四周跳的第一人。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面对伤痛失败,舆论造谣,国籍歧视造成的裁判打压,他始终怀着对花滑的热爱之心,坚持留在赛场上,不断提高花滑男单的难度,为冰场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推动花滑项目的前进。尽管面对着伤病的威胁,面对着地震使得训练场地毁坏,面对着他人的质疑和世俗认为的到了退役的年龄,他依然不放弃,平和接受一切,波澜不惊。每次上冰前会轻抚冰面,表达对冰场的敬意。

羽生结弦曾说:“我坚信跨越逆境之后景色更美好”,一路走来,每个赛季有不同的伤病与痛 苦,或许曾短暂迷茫过, 但是总能化逆境为机会,在逆境中不断思考。不能在冰上练习就进行意象训练,就去学习身体上技术.上心理上理论的知识,我们相信,在他不断的努力下,他终会得到想要的一切。

他为人的谦卑,真诚而善良的内心,平和的修养,常人难及的远见卓识,比旁人多出数倍的努力,使得他在输了比赛时可以真诚拥抱对手,献给花滑事业最崇高的敬意,使得他在赢了比赛得到了质疑和不公正对待,仍心存感激,不曾怨恨,也是自信,骄傲却不高傲的气质与风范。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竞争是残酷的,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失败以后能凭借自己的毅力再一次站起来,在接二连三的挫折之下,依然坚持不懈,奋发向前这又何不是奥运精神的体现。

在冰雪盛宴之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优美的冰上表演,炫酷的越野滑雪。更多的则是体育精神的凝聚与发扬,是一往无前的拼搏与勇气。 这些在冰雪之上拼搏奋斗的热血青年,也让我们感受了生命的色彩与美感。

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恰逢体育盛世,我们也应懂得,这种伟大精神,不应该只存留于运动健儿们的身上。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去学习其真正的内涵,将体育精神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为时代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去谱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奥运会励志故事

她身上有永不放弃的精神。

49岁老将劳迪娅?佩希施泰八次征战冬奥

劳迪娅?佩希施泰很快将庆祝她的50岁生日。她多次参加冬奥会,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她真的令人钦佩,令人惊叹!她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了五枚金牌、银牌和铜牌。在最近的比赛中,虽然她获得了最后一名,但她仍然完美地完成了比赛。我认为她已经成功了,她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我觉得她已经像冠军一样了!我认为她热爱运动,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我非常钦佩她的精神,她值得我们学习。

在北京冬奥会上看到了她的身影,她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不是因为她的排名,也不是因为她拿了冠军,我们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奥运精神。她是德国速滑界的人物。我认为她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参加过八届冬奥会的运动员。她曾被称为滑冰奶奶,我想她非常喜欢这个运动,她把前半生都献给了运动。虽然成绩很差,但她从未放弃,虽然获得了最后一名,但我认为她已经成功了。

她的身上有哪些可敬的精神?

50岁的德国滑冰奶奶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参加过8次冬奥会。我非常钦佩这位50岁的老奶奶,她身上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奥林匹克精神。比如2000年男子100米自由泳预赛,一个小组预赛只有3名选手,但有两名选手因为跳得早而被淘汰,最后一名选手是来自赤道几内亚的埃里克?莫桑巴尼。在赤道几内亚,全国只有一个相对标准的游泳池。她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中学会了游泳。比赛中,她用了一分二十多秒游完了100米自由泳,让悉尼游泳池的所有观众都起立为他鼓掌。我相信这就是奥运会的意义,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奥运会里面也有很多励志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体操专案冠军李小双

 李小双1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进入国家队,1983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队的****;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著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跳水冠军胡佳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

 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专案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

 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 一下子,舆论哗然。 “听到这个讯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 “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

 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

 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 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 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 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 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 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 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

 2000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 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 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

 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鐗。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雅典,新的轮回

 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 “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 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 “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 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 “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 胡佳没有改变主意。

 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 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 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

 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

 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

 “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 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 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追到了第2。

 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 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乒乓球冠军邓亚萍

 关于她的报道、新闻已有“充栋”之规模,她的故事、经历也为众多人耳熟能详。我们只简单地赘述如下:1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50米。5岁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生涯 *** 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并连续两届获得4次奥运会冠军1992巴塞罗那女子单双打,1996亚特兰大女子单双打。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乒乓球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专案是在1988年,在当年中国军团获得的5枚奥运会金牌里,乒乓球就占了2枚。四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力更强,邓亚萍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邓亚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拟,她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前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最喜欢看她的比赛,在给她颁奖的时候会亲切地拍拍她的脸颊,还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年以后,退役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体育界的代表,邓亚萍和杨扬、高敏等奥运冠军一起赶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救援。其实,邓亚萍的自身经历就是个励志的榜样,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在刚开始练球时被挡在体校大门之外,但喜欢乒乓球的她并没有过早放弃,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勤学苦练,绑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十几年的苦练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势,并改变了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她退役之后的道路,在学业面前,她依然没有退缩,从26个英文字母到现如今的北京奥组委官员,邓亚萍在乒乓球之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她,也成为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典范。

 邓亚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北京申奥代表、四次奥运火炬手经历以及现在的北京奥组委官员,赛场外的每一次冲刺都会让人想起她打球时的劲头儿:无所畏惧、顽强拼搏以及超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