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传媒在体育传播过程中的效应?
2.关于电视台直播间吧台的效果!
3.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如何防范体育新闻报道的低俗化?
4.亚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直播吗
5.预制舱在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中的应用是怎样的?
一项成功赛事的盈利收入我认为大致分为一下三个部分:
首先是赞助广告收入,要知道一项体育赛事将会用到的所有一切产品都是可以接受赞助商的。—比赛用水、比赛用球等等,还包括体育展示的部分,例如比赛周围可以有广告板,场馆外可以搭建临时的广告展台等等。同时在比赛间歇、中场时间可以插播商业性的广告。这些方面的收入将决定一个赛事能否实现盈利。
例如美国的超级碗(橄榄球比赛)的中场广告由于其创新性较高广受好评,这些广告也成为了优秀广告的代名词。一提到超级碗广告,让人立即想到必是高水准的广告。虽然超级碗不是世界性的赛事,但是我认为还是值得被拿出来作为优秀赛事的典型的。
其次是转播权收入,它还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部分。
以在中国举办的WTA女子网球巡回赛级别的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为例——
1、国内的话央视是不付钱买信号的,免费制作赛事转播,同级别赛事转播市场价500w元左右,然后免费在央视播出,而这部分的转播权的市场价应该在1000w-5000w左右。我们国家有自己的播出政策不予评价。但是中网还是能在一些地方台和网络平台收到转播费的。
2、国际方面,WTA会统一安排电视转播奖金池的分配。我觉得这可能是较为完善的体育项目才能拥有的吧?
最后是门票、周边收入,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关注度一定要比地区性的更高许多,那么慕名而来的球迷基数肯定也是很高的,那么这项赛事的门票收入会是一个可观的数目。由于比赛等级较高,因此票价也会有所上涨。
以今年夏天在中国举办的男篮篮球世界杯为例——
小组赛城市套票卖到单价3200-9600元不等,这仅仅是一个人的门票而已。而球馆的座位数是1w+往上走的,数学好的同学可以算一笔账~
同时还会有一些周边可以售卖,但是我似乎没有映象那个世界性的体育赛事能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的。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是明显不够的,由于体育赛事中有许多更加重要的事情所以很多赛事在这方面做得就不能够尽善尽美了。我觉得想要提高赛季的盈利收入,周边可以是很好的切入点。
以上。
大众传媒在体育传播过程中的效应?
篮球赛活动总结(精选6篇)
经历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后,在这段活动中,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体会吧,为此需要认真地写活动总结了。一起来学习活动总结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篮球赛活动总结(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篮球赛活动总结1
为了增进本中队各个班级之间的友谊,提高班级凝聚力,更好地理解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我航海系七中队举办了一场全面激烈的篮球比赛。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注意到应“动静”结合,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劳逸结合”;使同学们增强健身意识,适量的运动有益于强身健体。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增进同学相互间的交流与感情,缓解部分同学的心理压力,营造更健康更积极的心理。
活动主题:
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7日下午
活动地点:
学院操场
此次篮球赛使广大学生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班级的活力和凝聚力,使荣辱观教育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到学生心中。全体运动员自觉遵守比赛规程,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发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奋力争先,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充分展示了我中队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篮球赛中涌现了一批篮球运动技艺较高的学生。裁判员严格遵守裁判规则,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辞劳苦,公正裁判。全体中队成员同学服务周到,为保证篮球赛的圆满成功做出了贡献。
最终驾驶1006班获得了冠军。通过举办篮球赛,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同时,篮球这一集体的运动,还可以体现同学们团结合作精神的良好的途径,可以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在举行比赛的同时,将篮球运动发展成为一种校园文化,让更多的同学能够领略篮球的魅力,能够参与到篮球这项运动中来。
篮球赛活动总结2为了促进我系与食品系同学间的沟通和了解,丰富课余生活,于20XX年5月6日下午在学校新操场的篮球场组织一场篮球友谊赛。
本场比赛共48分钟,分四节进行,外聘裁判,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两队各派一名同学负责计分,以及犯规次数。
篮球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队员们积极进攻,严密防守,精彩的配合以及巧妙地抢断都带动了场下的同学们的,他们虽然不能亲身参加比赛,但作为观众,也十分投入,为自己所在的系部呐喊助威,也为对方的球员的精彩表现拍手叫好,场上的队员以及场下的观众都被篮球的魅力所吸引,各队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上下一心,通力合作。
通过本次活动,增加同学们对篮球的喜爱,加强了我系与食品系同学之间的交流,建立了一个互补的平台,增进友谊,加强合作,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对发现新人才,为球队增添新血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本次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在组织、管理和工作分配上可以更加细致、更完善,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我们会努力克服不足,力求做得更好。
篮球赛活动总结3尽管校篮球联赛已经落下帷幕近一个月了,但我们仍为球队屈居亚军感到遗憾和惋惜。凭心而论,那不是我们真实实力的体现,但偶然中又有必然。回顾那一个月球队奋战的历程,我们感慨颇多,有共同享受胜利喜悦的感动,也有痛失冠军的沉默。在此,我们体育部代表篮球队做一下总结。
在这次联赛中,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球员,他们不仅有优秀的技战术水平,而且团结无私,体现了作为一名数科男篮队员应有的价值。在大四离队,大三实习,大二缺乏有力支援的情况下,正是他们的出现,才有我们球队的今天。他们是我们的希望和骄傲。尽管结果有些不完美,但这些新生力量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是我们再次崛起的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大二没有做好补给作用,关键时刻无人可用,但还是有几位球员能撑起球队的大梁,起到关键作用。队长周伟斌带伤上阵,极大的鼓舞了身边的队员,大三的朱信涛王帅的有力支援,也是我们走到最后的重要保障。在球队处于新老交替时,老队员很好得起到带头作用,新队员快速融入球队,迅速成长起来,这一点可喜可贺。
作为一支三连冠的队伍,我们很难接受亚军的事实。这也是因为我们这些人有一种责任感,我们有责任去卫冕,延续我们的神话。成长路上失败未免不是件好事,我们经历这次失败后,会更加成熟。
失败肯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正视原因,发现才能改正。
(1)轻敌。在决赛之前,全队上下无不怀着必胜的信念。但队内也充满着一种自大的情绪,某些队员心态失衡,以致比赛时遇到困难没有准备。
(2)训练水平有待提高。或许是小组赛过于轻松,我们的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以赛代练的方式并不是成功的。训练时的不重视和不认真也是失利的一大隐患。
(3)赛前几名主力队员受伤,影响比赛的正常发挥。决赛之前顺风顺水,但之前的训练中两名主力队员受伤,致使决赛时后场防守压力增大,进攻得不到有力支援。
(4)阵容磨合不够,没有足够默契。
(5)队员决赛时发挥失常,心态失衡,以及体力不支。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们球队和体育部会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力争避免。这次的失利我们会认真总结,一次的失利不会让我们动摇。在两周前的全明星赛上,我们有四人入选,这也是对我们极大的肯定。我们的实力摆在面前,关键就看自己如何争取了。
我们期待着明年的比赛,在次我们向大家保证,球队在明年校篮球联赛开始前一定认真备战,牢记这次的教训,力争重夺冠军!我们一定戒骄戒躁,使自己的技术和配合都再上一个台阶。希望大家与我们一道期待,我们的心永远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相信明年的我们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篮球赛活动总结4在院领导和各系部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体育教研室老师的周密安排下,在全院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个月近100场比赛,圆满地完成了本次篮球比赛任务。这次比赛不仅为黑林职院评估系列活动添了精彩的一笔,而且也为篮球爱好者提供了真实的大餐。
此次比赛,我们的篮球队员们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充分发挥了敢打敢拼的进取精神。我们的篮球队员们不仅牺牲了他们的中午休息时间,还要来回于南北校区之间,还牺牲了四个星期日的.休息时间,他们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汗水与,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拼搏。我们的学院领导冒着烈日在场上为我们的队员加油、助威,其紧张程度比我们都要高。我们教研室部分老师牺牲中午和周末休息时间担当裁判工作,虽然裁判工作顶着烈日,又苦又累,但老师们都没有怨言。本次篮球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次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同体育教研室老师一起,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裁判及后勤工作,为活动的准备做了很大的贡献。
1)准备工作尚有欠缺,后勤人员不足,但能顺利工作。
2)有迟到现象,由于是利用中午学生休息时间,还有雨天的困扰,部分班级实习,所以比赛时有同学迟到,调整部分场次。但及时通知,得到合理处理。
3)宣传力度和沟通还有不到之处,各班级辅导员有部分没有到场,致使在场上出现一些问题。
4)报名工作不够严格,出现外员参赛的情况。
5)服装不能完全统一,给裁判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进一步完善了工会各项工作制度,增强工会工作透明度。建立和完善了工会委员会职责、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等,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各项权益。制订和完善了各项工会管理制度,将基层工会建设目标纳入了局重点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紧紧围绕工会工作开展情况、劳动竞赛活动完成情况等项目,在工会管理、工作职责等方面都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程序办理,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为增强比赛的公平有序性和观赏性,我院特邀请了国家一级裁判员以及多位场下裁判来吹罚比赛,并在中场休息时举行了三分球大赛,点燃了现场观众的。赛后,陈老师宣布了本次篮球联赛的获奖情况,至此,“新生杯”篮球赛圆满结束。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总结经验如下:
此次篮球联赛,我们特别重视宣传工作的开展,动用了学校所有的黑板报进行赛前、赛中、赛后的宣传工作,并特设了三块黑板报进行战报报道。赛前我们在黑板报上对比赛的整体布置进行了充分宣传,使全校师生对本次大赛的规则、赛程等各方面的情况有了明确的了解。小组赛阶段,我们特开辟了分数公布栏,第一时间对进行公布,使全校广大师生及时地了解到比赛结果。同时,我们特别重视对比赛过程与影响的宣传,特邀校报记者与校学生会信息调研部组成访报道组,及时对每场比赛进行跟踪报道,第一时间反馈赛事信息,汇总成篮球赛球评,专门开辟了多块黑板报进行报道,吸引了大量师生观看,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分别是拔河比赛和趣味游戏。比赛在宣读完比赛规则后拉开了序幕。在比赛过程中,各社团代表队充分发挥了团体协作的精神,以饱满的投入到比赛当中,每位队员都竭尽全力将一股强大的力量汇聚到拔河绳上与对方进行“战斗”。助威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紧接着是趣味游戏。在烈日的炙烤下、奖品的吸引下,各会员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游戏现场热闹非凡。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主题和内容的选择是没什么问题的,游戏内容和我们的主题都比较吻合。其次是分享做的不好,游戏环节的分享还算可以,大家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活动最后的分享,设计的时候,我们预期的气氛是沉闷的,本想静静地和大家分享一下一直以来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感,以图抛砖引玉,让大家来个面对面的交流,各自发表自己的感想,达到我们班会促迚同学们间的沟通交流的目的。但是因为不怎么好直接表达,所以取了比较隐晦的表达方式,有些同学就误解了我们的意思,后面的讨论就转移了话题,本来活跃的气氛就一下子冷了下来,后面的分享就很难做了。
1)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制定工作,严格报名制度,必须有辅导员担当领队。
2)做好通知,按排好场次,禁止迟到;要作到服装完全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为特色大胆尝试了各种模式以教学。注重听力与口语的培养,比如组织学生用英语表演《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等话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让同学们作各种各样的游戏以告诉他们注重团队精神。并且组织同学们到户外一起大喊英语。
3)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或突发做好事先预防准备,交齐保证金。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不仅挖掘了一批有潜力的队员,壮大了学院篮球队的力量,同时看到了黑林职院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更加感受到同学们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追求全面发展的上进心,并且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活动经验,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做的更好,把黑林职院的体育工作推上新的高度。
篮球赛活动总结5本着建立和谐宿舍,丰富宿舍文化的目的,我院体育部应宿舍文化建设系列要求,于4。26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宿舍篮球赛,篮球赛主要分两部分进行,男子三人赛和女子花样篮球赛,与以往篮球赛相比本场比赛提高了篮球趣味性。较之比赛结果,我们更加注重的是比赛过程中宿舍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和大家之间深厚的友情。
赛前我们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我们先和生活部一起统计了大一大二的宿舍总数,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比赛规则和比赛流程,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班,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在其他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有先后进行了场地的安排,裁判以及记时记分人员的选定,为了比赛能够顺利的进行,我们还制定了几项纪律要求以防止出现混乱的局面。
比赛如期而至,我们先进行的是男生的比赛,比赛分三轮进行,最后选出五个队成为优秀队。每一轮比赛都很火爆、激烈。经过几轮的角逐最后胜利的五个队成为了本次比赛的者。
女生的比赛相对来说没有男生的激烈,却是趣味横生,令在场的观众都大小不已,最终四个用时最少的队获得了优秀。
比赛结束老师为获胜的宿舍颁奖,并做了简短的发言。从本次比赛中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为我部今后举行活动积累了经验。
篮球赛活动总结6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7日
活动地点:
学校篮球场
参与人员:
治理1036班全体同学
活动目的:
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活跃的生活氛围,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以比赛为载体增强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使得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温馨,特意为同学们举办了班级篮球赛。
首先,我们对此次比赛的定位在于健身,,已达到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班级凝聚力的目的。在这一次的篮球赛中也体现出班级同学对篮球的热爱。同学们在比赛中也体现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在比赛中可以互相谅解,各位同学相互团结,每位同学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取得己方最后的胜利。
比赛分为四节,均有不同男女生混合上场,比赛规定不可重复上场,得以让全班同学都有上场展示自己的机会。组织者对于篮球赛的分组也有较合理安排,考虑到同寝室交流多、不同寝室交流少,男女生交流少,性格活跃与内向,篮球技术高低等因素分队,促使同学们更多的交流,为己方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比赛奖品虽然较小,但同学们求胜的心情依然高涨。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也取得了很重要的经验,例如对同学们的分组以及拉拉队的力量。赛场下拉拉队的加油声是赛场上队员的精神力量,同学们的关系也迅速升温。因此,我们认为不定时的举办此类活动是很有意义的。
此次篮球赛不但大大激起了篮球爱好者的兴趣,更是让一部分原本不喜欢篮球的同学多了一个兴趣爱好,通过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减少上网时间,一举两得。同时激起同学对生活的热情,并将此种热情更加专注的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关于电视台直播间吧台的效果!
建议阅读以下文章,也许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偶像崇拜”与有效的体育传媒
和大学生教育对策
一、前 言
偶像崇拜是重要文化现象之一。先前中国传统社会中“重文轻武”的现象发生了变化。体育运动员仿佛突然间获得了神性,不但普遍获得人们的青睐,而且其中的杰出者还跃升为亿万人的崇拜对象。运动明星,便是那些通过身体的运动演绎身体理想的人。他们的光芒来自于他们所是的肉身,精神的力量在他们那里直接展现为身体的力量。崇拜明星就是崇拜人作为身体所能达到的演绎的美好和强大程度。体育是人们对身体机能极限的挑战中展现身体的力量、美、智慧。然而身体所完成的实在超越毕竟有其限度,运动员要超越这些限度,帮助人们实现“身体变得神奇、强大、完美”的理想。其中的杰出者就会成为新时代的偶像。
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不仅是一个较为普遍和将会更加普遍的真实现象,也是一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理论研究兴趣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考察我国大学生在体育传媒接触中的“偶像崇拜”现象。充分论证当代大学生是信息社会的主要力量。以促进人们对体育传媒接触中“偶像崇拜”现象的理解和对负面效应的认识,为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促进有效的传媒和大学生体育教育对策,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对象是体育传媒和当代中国大学生。根据研究需要确定大学生抽样方法为: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行政区,按照中国地域分别抽取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河南、四川,陕西,广东,吉林、河北、新疆的19所高校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限于客观条件,并考虑到大学生同质性较高,本项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6份。通过调查,广泛了解大偶像崇拜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的运动明星崇拜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在改革和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其生活方式映现出强烈的改革和开放的时代色彩,我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一系列重大选择都是与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相一致的。随着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生活内容日趋丰富、生活空间日趋扩展,使得生活在今天的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更全面地体会到现代生活的意义。在生活形态不断变革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的生活形态中,对运动明星的崇拜现象也越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图1: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情况图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60.89%)有他们崇拜的运动明星偶像。可以说明运动明星偶像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介入程度,即大学生对运动明星偶像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程度。
图2: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原因图
调查发现,他们崇拜运动明星的原因是:43.6 6%的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运动能力;40.11%的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运动技能;34.63%的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风度;25.87%的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特点以及其他方面。有12.91%的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经济收入多。说明运动明星对大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与大学生的理解力,以及媒介的引导。
2.传媒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重要力量
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力已为人们所关注。1967年西方学者提出了“媒介即信息”的概念。最近,一些西方学者又将媒介列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传统权力之后,成为"第四种权力"。这种说法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但对我们认识传媒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亦有一定的启发。确实,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明星偶像的重要力量。
图3:影响大学生崇拜运动明星的因素图
调查表面,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29.70%受媒介的影响,位居第一;22.95%受人际传播的影响(体育教师1.05%、朋友、同学13.91%、家庭成员8.03%);其他17.12%(见图3)。
社会化理论从宏观角度肯定了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对运动偶像崇拜的作用。社会化论认为,在现代社会里,大众媒介的影响与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影响一样,是影响人们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在个人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习惯的过程中,大众媒介参与了对个体思想和行为塑造。在社会学家们看来,大众媒介对于社会化的意义首先是通过电视、书籍、报纸等媒介体育信息内容的表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幅现实体育生活的图画,帮助大学生构筑成一个“现实”和“完整”的世界;其次,大众媒介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社会规范或规则,大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和学习到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大学生逐渐形成了运动偶像崇拜。
作为影响观念形成的动因,大众传媒通过信息的传播,帮助大学生界定运动明星的认可度。大众传媒进入大学生生活以后,成为大学生体育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当他遇到一个新的信息或刺激时,他会主动地以自己原有的信息结构去衡量新的信息,经过整合,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并由此产生相对稳定的运动明星的认可度。
体育传媒的性质在这里无疑是最重要的。大学生对运动明星的崇拜取决于媒介的现实表现——媒介内容相对于体育生活的真实程度,而这是由大学生主动选择的。如果大学生倾向于真实程度高的媒介现实表现,他就能比较容易、准确地翻译和解释信息,并储存这些信息以作判断信息的根据,逐渐地,形成了与现实社会相符的知识系统和观念。性内容是体育传媒的组成之一。性内容的特点是:(1)它传播的信息是以满足大学生幻想需要;(2)它传播的信息是传播那些在实践中已被证明能有效地吸引和影响受众的信息,因此它对大偶像崇拜有一定的影响。
3.不同媒介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
从前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如果将影响现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因素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最大的不同,而且对大学生影响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迅速发展、广泛普及的大众传媒了。那么什么种类的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
图4:不同媒介对大明星崇拜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电视28.48%,位居第一;杂志12.24%,位居第二;网络11.58%,位居第三;报纸10.75%,位居第四;图书和广播位居第五和第六位,都不足10%。
一些重要活动及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是电视最吸引人的风景线之一,它已成了各种观众进行媒体选择时的重要影响因素。电视以一种“画面(文字、)+声音(语言、音乐)”的手法传递信息,比之纯画面表述的图书、报纸、杂志或纯声音表述的广播,电视能够使大学生更加轻松地接触运动明星。80年代以来的物质结构和生活习惯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普遍具有深刻的影响,由于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方式使得电视在大学生当中普遍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因而当代大学生也被称为是“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电视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电视中经常播出比较多的运动竞赛节目,这些精彩节目使得大学生收看电视的次数明显增加,了解运动明星的机会也越多。而报纸、图书、网络等传媒由于信息接收的时间限制少、缺少精彩生动的明星形象,所以与电视相比趋于劣势。这么多的优点使得“看电视中的运动明星”稳稳当当地占据了榜首位置。
杂志作为大学生了解运动明星的媒体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位于第二位。原因可能在于:第一,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步成熟,价值观念正在形成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敏锐,对社会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都比较强,可塑性比较强,而对传统文化的承袭要少得多。这样,大学生的思想就呈现出更为多样的形态。由于杂志所提供的体育信息贴近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并比较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思维习惯和语言风格,所以比较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和喜爱。第二,杂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具有包括健身、体育等在内的多方面指导性、提示息,使之成为大学生群体体育学习、的好帮手。提供的运动明星更多的信息,这是杂志成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媒体的重要依托。
“上互联网去了解明星的更多信息”是大学生第三位媒体选择。说明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正逐步介入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空间,这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存” 方式以一种特有的魅力冲击和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会生活。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世界的奇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它所吸引。互联网的兴起已经实实在在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对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的生活介入程度尤其深。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互联网技术至少有如下特征:不受播出时间、版面限制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所崇拜的明星更多的细节的信息。
10.75%的大学生选择了报纸,位居第四位。有关运动明星的报道已经发展成为印刷媒体中传播的重要内容。电视转播的增加刺激了报纸的销路,报纸的趋势是杂志化。运动明星的美,除了文字,应该通过照片反映出来。在数十家体育周报中,影响较大的有《体育快报》(新华社总社主办)、《体育生活报》(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办)、《中国足球报》(中国体育报主办)、《足球报》(广州日报主办)、《体坛周报》(湖南省体委主办)、《新民体育报》(新民晚报主办)等,这些刊物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满足了广大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有关运动明星的信息需求;在不具备网络引擎搜索的条件和技能的情况下,剪报搜集运动明星的资料仍然是部分大学生收集和汇总信息的重要方式。
4.体育传媒接触中的“偶像崇拜”现象对大学生的负效应
很多学者将偶像崇拜现象归结为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化中的霸主地位。媒介研究表明传媒制造了一种现实的虚幻镜像,以这种虚幻的镜像屏蔽了现实存在的真实性。人们有通过各种渠道(主要是媒体)获取有益的信息和资料的权利,而有益的信息和资料(包括艺术作品)必然是具有真实性意义的。但事实上情况却不尽然如此。铺天盖地的媒介宣传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传媒所鼓吹的是物质至上、追求名牌、讲求享乐、重视包装等等。运动明星是体育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有着高超的技能、良好的素质、优异的成绩,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他们的拼搏作风、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理应大力提倡,但不能一好百好。对于那些“少爷做派、贵族习气”等不良习性和做法也应当给予批评和揭露。也有不少媒体舍精求俗,热衷于报道道听途说的有关明星们的无聊琐事,甚至连某明星的生日蛋糕有多大、蜡烛有多粗都加以渲染。这样的宣传怎么能谈得上文化品位呢?还有个别的媒体,把某个因迷足球而耽误工作以致辞去工作的所谓“球疯子”,把某位因爱足球而舍家离妻的所谓“铁杆儿球迷”当名人宣传。这种“畸形”的宣传似乎也与文化品位无缘。并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之成长过程中,模仿学习是不可缺的,然而,在当代这个商业社会,商家们已成功地透过传媒,泡制了各种不同风格口味的偶像,给大学生依伴。调查发现17.67%的大学生会仰慕和模仿他们所崇拜运动明星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说明媒介对大学生的正面和消极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对媒介内容的模仿过程一般可概括如下:大学生通过观察媒介内容,与其中某些角色或行为认同,并意识到在某些情境下模仿会产生有益结果。那么,当这种情境出现时,大学生会发生模仿行为,这种模仿行为可以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媒介认同现象。大学生之成长过程中,模仿学习是不可缺的,然而,在当代这个商业社会,商家们已成功地透过传媒,泡制了各种不同风格口味的偶像,给大学生依伴。偶像背后带来消费潮流之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5.有效的传媒和大学生教育对策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有了榜样,人们才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在对大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行为方式教育时,要注意宣传“运动明星”,发挥榜样作用。例如,我们应宣传“奥运”“亚运”健儿等为祖国争光的事迹,应邀请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明星”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体育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明星”,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同时,因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确立,故我们要注意发挥高校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的体育行为教育、带动广大大学生。
对于媒介工作者来说,应善于发现榜样,并积极扶持和培养榜样,组织宣传学习榜样。如评选十佳运动员,表彰体育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等节目,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长过程,以此来激发人们学习榜样、赶超榜样的体育锻炼热情。
四、结 论
运动明星崇拜现象是校园文化现象之一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传媒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对运动明星的崇拜取决于媒介性质的现实表现。电视对大明星崇拜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体育传媒接触中的“偶像崇拜” 现象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负效应,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善于发现榜样、组织宣传学习榜样是有效的传媒和大学生教育对策。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如何防范体育新闻报道的低俗化?
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都竭力在竞争中突出自己的特性,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自己之长,克他人之短。电视,作为一种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而电视现场直播,能让电视的优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电视在媒体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电视直播是指对播出与报道对象的信号通过电视进行同步传输的一种报道方式,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场的声画同步播出,时效性、现场感强。它不仅使观众在第一时间耳闻目睹现场情况,还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它给予观众的不仅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它是电视优于其它传媒最突出和最具特色的地方。
可以这样认为,电视的现场直播,是最符合电视特性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也使电视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至。
现场直播让观众在新闻发生的同时,就看到它的发展与变化。“在时间轴线上,现场直播可以使观众与动态处于同一点上,发生的同时,观众就可以看到听到,他们了解信息的需求和心理参与的需求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现场直播地电视节目,从时间轴线上最大限度地贴近了,贴近了观众,因此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从传播过程看,信源、信道与信宿,在时间上是同步的,电视新闻传播中的信息噪音被减到最小,也给受众带来了现场感与参与感,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将视觉与听觉信号在发生的同时,传达给观众,使他们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获得了与身处新闻现场相同或相似的视觉满足和听觉满足,获得了对新闻的认同,获得了现场感,从而大大优化了传播效果。通过电视画面接受信息,图像与声音的同步输入,使受众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概念---判断---推理”与“感觉---知觉---表象”两种思维方式相互交替,思维方式的活跃,改善了传播效果。当现场直播把动态带给观众的时候,他们已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他们已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置身于新闻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参与感。强烈的现场感与参与感,是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两大特征,也是赢得高收视率的两大优势。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可以说是对电视特性和新闻特性的双重回归,它的同步性、现场性和不确定性形成的吸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据调查,北京申奥成功之夜的直播的收视率超过了70%,“9.11”发生后的24小时里,美国CNN有线电视网和美国其它的几大广播公司的电视收视率最高达到了创记录的86%。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现场直播带来高收视率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电视现场直播的“忽悠”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2002年9月17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向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亿万观众直播对胡佛金字塔的考古活动。结果“近乎空白的探查”让观众颇感失望——面向全球观众打开的这座有4500年历史的石棺中并没有木乃伊,“神秘”的金字塔石门背后除了另一扇石门外什么也没有。其实早在直播之前,国内考古专家就已经预料到“其中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但是由于直播前的预热宣传、直播进程中的悬念设置如 “法老的诅咒真的灵验”、“挖掘神秘的陪葬品”,使观众抱着猎奇的心态,走进“寻宝”、“掘墓”的误区。
2006 年3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俄罗斯飞行表演队穿越张家界天门山,这天适逢周日, 除了现场2万多购票的观众和很多市民以外,更多满怀期待的全国观众等待在电视机前。据新华社报道,当时国内和海外有 100多家电视、平面和网络媒体的500余名记者赶到了现场,“对特技飞行表演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然而,出于生态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被媒体渲染为此次飞行特技表演重头戏的穿越天门洞被取消,但有关方面并没有将这一细节广而告之。结果是长时间的等待换来的却是失望。
电视现场直播以其零误差的传播时效、无与伦比的现场感、广泛的参与性而独领电视风骚。直播报道以传播“正在发生的事实”为己任,挑战传统新闻理念,成为现代传播的先锋。我国的直播之路到19年,开始峰回路转。在经历了香港回归、黄河小浪底截流、长江三峡截流等重大的直播考验之后,迎来了直播时代的新曙光。抚仙湖水下直播的成功、《直播时刻》的开设标志着我国直播水平走向成熟、直播报道趋向常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直播作一番理性的思考、对有关问题加以梳理,大有裨益。纵观历次直播节目,有几对关系特别值得注意,它们事关直播的得失成败。
一、现场直播和现场直播报道的关系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现场直播和现场直播报道不加区别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质的差别就在“报道”两字上。应该说,现场直播是现场直播报道的基础,它是对现场实况的同步记录、同步播出,记录的成分比较多。如8月22日现场直播的第21届世界大会开幕式,它看不见主持人也看不见记者,只是对整个流程的忠实记录,光运动员入场式就进行了个把小时。这种原汁原味、对现场不加包装就同步播出就是现场直播。早些时候,我国的现场直播都用于体育赛事、综艺晚会、时事政治,因为这些题材程序性强,变数不大,容易把握。直播最大限度地给观众留下真实、腾出思考空间,同时也留下了平铺直叙、厚重不足的缺憾。
比起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报道多了不少包装策划的成分。从香港回归、三峡截流、建党80周年等直播节目看,都是经过精密策划、精心组织、精美包装的结果。所花精力之多、所架机位之密、所集材料之广是别的报道无法相比的,一场直播报道就是一场多兵种的大战役。有人把它归为深度报道,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这种报道既有记者现场访又有背景介绍,它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方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报道容量很大,非常有深度。现场直播报道是在现场直播同步传输的基础上组织的战役性报道,它不仅避免了现场信息低谷,还增加了很多的现场信息和背景信息。可以这么说,现场直播是现场直播报道的基础,现场直播报道是现场直播的发展。它不仅仅简单地叙述一个现实,更在于抒发一种情感,阐明一种理念,渗透一种价值。最近获第1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钱江潮现场直播报道》就是一个范例,它除了对天下奇观钱江潮作了海陆空全程推进的立体式的同步拍摄外,还通过现场访、背景报道,在观赏性中注入思想性,那就是钱江两岸浙江儿女的弄潮精神。直播报道做到了源于现场而高于现场。
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直播的魅力在于“和你一起感受未知”,因此,一些富有悬念、充满变数的题材特别适宜搞直播。譬如,柯受良飞越黄河,北京申奥,世界杯预选赛。这样的题材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一般说来收视率不会低。再者,一些重大由于本身的显著性而倍受瞩目,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总理新闻发布会。诚然,直播状态是最能激发人的的时刻,参加过直播的人都不会忘记那种忘我的境界。加大直播,是电视发展的要求,渴望直播,是电视人的呼声。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播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直播风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往下刮,且愈演愈烈。
但是,直播是一种报道形式又是一种播出形式,形式理应为内容服务,不能为直播而直播。最近,不断有人对《东方时空》的《直播中国》(20011年4月8日改名为《直播时刻》)提出质疑,它究竟能走多远?《直播中国》是《东方时空》2000年再次改版时推出的一档常设性直播栏目,主要报道人文地理,乡土风情为主。从大半年的运作的情况看,基本上是成功的,他们探索了一条快速反应的小型化直播之路,为对突发件进行直播积累了经验。
但就直播的内容而言,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人文地理相对来说比较静态,探秘的成分很少,单纯的主持人访、介绍,而没有必要的背景铺垫很难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仓促的即时拍摄画面很难给人以美感;限定的时空除了摆、导外少有参与感。对独特景观、神奇现象、历史遗踪的专题录播,效果也许要比这样的直播好得多。央视同行曾经说过,直播与录播之间的收视率差距至少有10个点,搞直播是提高收视兴趣的一个卖点。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直播都卖座,随着直播的常规化、观众收视心理的成熟,大家看中的不是直播形式而是直播内容。根据内容选择直播这是一条定律,也是对观众起码的尊重。7月29日,中央电视台对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进行现场直播报道,考虑到近12个小时的横渡过程内容比较单调,他们选择了间断性直播,中央电视台随时打开直播窗口,有侧重地报道横渡情况,反响不错。
如果出于练兵考虑,牺牲点内容为形式服务,无可厚非,但若长此以往,不得不引起注意。
三、新闻现场和背景材料的关系
现场直播报道的立体化趋向是显而易见的,单一的现场流程记录不能满足观众的胃口,为了更详尽地报道新闻,编导会腾出相当多的时间精心组织背景材料,选择适当的时机播出,背景报道成了整个直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一来,现场和背景的关系成了一对矛盾,有时难免要打架。要协调好这对关系,首先应该明确他们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现场是直播报道的立足点、着眼点、着力点,它占据报道的首要位置,是报道的主干,偏离现场的直播是舍本逐末,毫无意义可言。现场包括现场动态、现场细节、现场人物、现场氛围等等。它一般通过记者访、摄像机纪实介绍给观众,现场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直播的成败。现场是千变万化、富有动态、充满未知的,感受现场、体验过程、解开未知是观众对现场报道情有独钟的原因。动态的现场按照自己的时空轨道运行,具有独立性和连贯性,报道现场时特别注重“瞬间原则”,即讲究精彩瞬间的抓拍。遗憾的是许多直播预告做得天花乱坠,实际看后不过如此,其症结就出在现场身上。
比起动态多变的现场来,背景变数不大,容易预先掌握。在整档节目中背景起着解释、铺垫、补充、深化现场的作用,它在直播报道中有条原则就是始终与现场相伴相随。背景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救场”,一旦现场信号出现故障,背景和片头广告一样会被拿来应急。有了背景报道的穿插,还可以避免现场信息低谷,起到调剂作用。因此,任何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场直播报道都离不开背景报道。当然,背景越位、喧宾夺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香港回归时,中央电视台与凤凰卫视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进行了直播,两台掌握的背景材料几乎一样,然而运用的结果却截然不同。中央台过早地甩出背景,抛开大家感兴趣的现场而一味地介绍背景,而凤凰卫视在投票现场没有太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信息时,适时推出背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现场和背景的关系呢?首先树立现场第一,背景第二的观念,编导、记者、摄像要胸怀全局,对的走势要有很好的把握,掌握时机,根据需要推出背景资料,做到现场与背景相得益彰。再者,现场主持、现场实况,演播室主持、背景报道在整个直播中要有一个合理的配比,一般而言,背景专题的总量不宜超过1/2,否则将失去直播的意义。
四、演播室主持人和现场记者的关系
为了现场的需要,直播报道的结构一般都是开放式的。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可以随时添加或删除一些报道内容,而在这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演播室主持人,他发挥了承上启下、迎来送往的作用,是他架起了现场和背景的桥梁,是他完成了与现场记者及电视机前观众的交流。李东生先生在《重铸现代电视新闻理念》一文中指出,主持人在直播报道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他们时而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最新进展,及时与现场取得联系,不断把最新消息引上屏幕;时而将各类专题节目有机地穿插起来;时而承上启下,对已发生事实作出点评并预测未来。同时,主持人还负责较为重要的大量谈话性节目,把相关的专家、群众请到演播室共同参与主持,以亲近的姿态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关注正在发生的。正是主持人有着这么特殊的作用,每次大型直播报道都少不了演播室主持人的设置。有时还不止一个,台里设总演播室,现场设分演播室,上下呼应,比较符合电视的线性传播特性。除背景材料属历时性外,演播室主持,现场访,现场实况都是共时性的,这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演播室主持人和现场记者之间的“传接球”关系直接影响到直播的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场记者是报道员,演播室主持人是评论员,记者有时受现场事态的限制随时会把“球”传给演播室,主持人要把“球”接好,就现场情况作一番评论,继而又把“球”传出去,让现场记者继续组织报道,有了这样的传接才保持了现场时空的连贯性,任何一方传接的失误都会破坏现场。为了寻找默契,加强对现场的把握,主持人应该强化现场意识和报道意识,弱化坐而论道。现在不少直播正向这方面努力。长江三峡工程截流直播报道时,编导把中心演播室移到了现场附近的一艘游艇上,主持人坐在船上看现场一览无余,便于调度,有利于引导观众视线。抚仙湖水下探秘直播时,演播室也移到了湖边,主持人面湖而谈,别有一番味道。为了不打断的进程,增强现场感,黄河小浪底截流直播时,不设演播室,用了单一主持人现场播放,胥午梅既是记者又是主持人,一以贯之地在行进中报道现场情况,这种方式有它的可圈可点之处。总之,演播室愈来愈接近现场,主持人愈来愈向记者靠拢,这是今后直播报道的一大趋势。
直播是最能体现电视特长,展现电视魅力的播出方式,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直播成了电视制胜的武器。而现场直播报道又是直播战中的重磅武器,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威力,里面需要梳理的关系远不止上面提到的几对,面对现实,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以应对正向我们走来的直播时代。
亚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直播吗
育新闻报道的“五大症状”
李 翔
综观十运会的新闻报道,可谓喜忧参半,大部分媒体的报道比较及时、准确、客观,并有必要的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但是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一小部分的报道不尽如人意,存在着各种症状。
症状之一:“平平淡淡才是真”
症状特点:平淡,乏味,缺少
这里的平淡乏味是指整篇报道只是流水账式地记录比赛的过程,丝毫没有现场感、动感。
症状分析: 报道苍白无力,平铺直叙地介绍比赛的过程。忽略了更有价值的内容,导致新闻显得生硬,没有吸引力,不饱满。
解决对策:体育新闻的写作,尤其对是重大赛事的报道,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事实告诉受众,它要把最容易被受众忽略的细节、最引人入胜的情节、最富有戏剧性的变化告诉读者,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体育报道要给人一种生动感,生动的目的是要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既要见物,又要见人,要让受众通过阅读或观看体育新闻时感受到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症状之二 :害人害己的虚新闻
症状特点: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缺乏必要的判断与分析
症状实例:以最近媒体围绕“田亮将无缘十运会金牌”的报道为例。某网站在报道时是这样写的:“……跳水队的专业人士透露,即使田亮跳好了也拿不到比赛的金牌,因为如果他拿了金牌,就证明了游泳中心当初将他从跳水队除名的决定是毫无必要的!”
症状分析:这篇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多家媒体也争相转载。一时间舆论普遍认为田亮真的无缘金牌,可是戏剧性的一面却出现了,田亮最终拿下了男子10米跳台的金牌。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媒体没有认真地核实这位所谓“专业人士”所说的真伪,想以“爆猛料”的手法博得更多人的注意 ;而其他的媒体也不思索、一窝蜂地转载,结果不仅玷污了竞技运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也给运动员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解决对策:首先从制度层面上来讲,我们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打击失实现象。最后,我们要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体育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充分发挥大众的舆论监督作用,把虚新闻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还新闻一片净土!
症状之三:过度化
症状特点:至上,甚至低俗化
症状实例: 《阿芳心挂林丹》;《周蜜赛场失意情场得意》;某网站上的专题“十运”
症状分析:体育新闻化率先由《南方体育》提出,后来光线传媒制作的《体育界》栏目明确提出“要对所有的节目策划,所有的版面设计,所有的包装风格,所有的经费人马,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报道,每一个专题,每一次主持,统统向二字靠拢”[1]“要对体育报道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2]从此,体育新闻化普遍被广大体育新闻工作者接受。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报道的内容,使体育新闻变得活泼,生动,有吸引力,读者也有兴趣去阅读。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加入悬疑、推理等元素,吊起受众的胃口。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这种化变了味,结果就出现了格调不高,内容粗俗的体育新闻。体育新闻化正走向低俗化,并且愈演愈烈。
解决对策:体育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新闻过度化甚至是低俗化的危害,不能为了迎合部分受众或者谋求经济利益而丧失自己的使命与报道原则;其次,体育记者要加强新闻专业主义的学习。再次,要加强媒介的自身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进行低俗化报道的记者要严加惩罚;最后,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坚守报道原则,对一些运动员不检点的行为要加以批评,而不是阿谀奉承、大肆报道;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观众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避免体育新闻低俗化的倾向。
症状之四:地方沙文主义色彩强烈
症状特点:“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症状实例 :很多体育记者只报自己省市运动员比赛的情况,对其他省市运动员的表现却不闻不问,致使自己报道的视角窄,新闻匮乏,多数省内媒介的新闻内容同质化。
症状分析:这里的“我”是指体育新闻工作者,“你”是指记者所在省市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而“他”则不言而喻,即其他省市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这次媒体对十运会的报道集中体现了此问题。此外,本次全运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由于一些原因,例如裁判的判罚、现场观众的起哄等,最后导致本省运动员在与外省运动员的比赛中败北。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体育记者应该怎样报道?综观这次十运会报道,许多媒体都是站在本省运动员的立场上看问题,在报道中也只是一味地将责任指向裁判或对方运动员。这样的报道势必会夹杂着太多记者的个人感情在其中,直接的后果就是丧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解决对策:首先在思想上,体育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全局意识”,报道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本省市,而是要放眼全国;其次,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凡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都应该进入记者的视线,不论该新闻信息是关于本省的还是其他省的;再次,在稿件的选择上,要做到不偏不倚,既有本省运动员的新闻报道,同样也要有其他省市取得优秀成绩的报道;最后,在比赛出现争议时,记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冷静客观地对待比赛事实,而不是意气用事。
症状之五 :缺少人文关怀
症状特点:成败论英雄,落井下石,甚至冷嘲热讽
症状实例:1、上海某报在十运会特刊上曾经有这样一篇短评《冠军落马》,其中写道“十运会主项大项尚未开始,奥运冠军已连续纷纷落马,着实令人兴奋。随着赛事进入高潮,估计会有更多的奥运冠军、一流名将落马。我们相信也希望如此。因为这是中国体育后继有人的象征,这是08年奥运辉煌的预示。奥运冠军落马,真好!”2、新闻标题《吴敏霞12个0分》
症状分析:我们很难想象实例1的作者为什么会为奥运冠军的落马而高兴?!奥运冠军也是人,常年的训练比赛使他们的身心已经异常疲劳。为了各自省市的荣誉,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再次站在比赛场上。单是这种勇气和精神就足以让人钦佩、令人感动。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我们更有义务把这些奥运冠军的崇高的人格魅力、高尚的精神境界展示在受众面前。但是这样的评论看了之后着实让人心寒。而实例2的那两个数字“12”和“0”被编辑以较大的字号修饰,出现在版面中显得十分刺眼。在这样的评论和报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冷漠而不是浓浓的人文关怀。
解决对策:现在我们总在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发展、未来。体育新闻同样不能例外。我们要强调一种健康的“金牌观”,而不是搞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争金夺银。那些获得金牌、打破记录的选手自然是王者、但是那些成绩不尽如人意,同样拼尽了全部力量的运动员更是我们的王者,英雄!体育新闻报道要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特征,因为人是体育新闻报道的灵魂、核心。体育新闻追求人文关怀,这不光体现了体育精神的复归,更发挥了良好的社会功能与效益。以上仅是本次全运会报道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此外,体育新闻报道的专业性不强、恶意炒作、锦标主义等也同样阻碍着体育新闻报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深入研究体育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注意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记者队伍仍是目前中国新闻界的重要任务。
注释:
[1] [2] 王长田,《体育节目化操作引发业内争议》,中华传媒网 .mediachina.net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预制舱在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中的应用是怎样的?
亚运会开幕式中央电视台直播。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台之一,中央电视台拥有丰富的体育报道经验,并且一直以来都是亚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转播平台。亚运会作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其开幕式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和重要性。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中央电视台会派遣专业的报道团队前往亚运会现场进行报道,并通过电视信号将开幕式的实况直播给全国观众。
此外,中央电视台还会通过多种语言和报道形式,为观众提供详尽的报道和解说,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亚运会的各项比赛和活动。总之,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电视媒体之一,将会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亚运会的开幕式,为广大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亚运会的精彩比赛
亚运会上有许多比赛项目,比如举重、乒乓球、排球、跑步、羽毛球等,其中最精彩的是游泳比赛。比赛前,队员们都会认真做热身运动,比赛时,裁判员会按照规则进行公正的裁判,观众也会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运动员们也会全力以赴,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争取获得金牌。除了游泳比赛外,乒乓球比赛也很精彩。
中国选手在比赛中会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争取获得金牌。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一场民族团结的盛会。在这个平台上,亚洲各国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促进了亚洲各国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1)临时观众席和看台: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并且具备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的特点。
2)临时办公室和指挥中心:预制舱可以用作临时办公室或指挥中心,为组织者、官员和工作人员提供办公空间和操作基地。这些预制舱可以配备设备和设施,如桌椅、电脑、通信系统等,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
3)临时更衣室和休息区:预制舱可以为参赛运动员、工作人员或嘉宾提供舒适、私密的空间,同时具备通风、照明和卫生设施。
4)媒体中心和访室:预制舱可以用于搭建媒体中心和访室,为新闻记者和媒体人提供工作场所。这些舱内可以设置设备、摄影棚、接口设施等,以支持现场报道和传媒活动。
5)临时展览和商业空间:在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中,经常需要设置临时展览和商业空间,包括展览馆、销售展示区、餐饮区等。
预制舱具有可移动、可重复利用、快速安装和拆卸的特点,适应了不同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对于场地灵活性和快速部署的要求。同时,预制舱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从而满足特定赛事或活动的功能和美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