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发展

从哪一届奥运会开始各赛项目均安装了自动计时装置_自哪一届奥运会后,每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国都会

我在网上搜到的,仅供参考:

新闻背景

伦敦奥运会27日即将开幕。奥运会既是选手们较量的战场,更是高科技比赛装置的展示台,也是运动装备比拼的竞技场。与往届一样,伦敦奥运会上也将亮相一系列高科技装置和设备。

发令枪

计时开始由起跑发令脉冲决定

伦敦奥运会将使用新的起跑发令枪。枪响后会同时发生3件事情:选手身后的扩音器播放声音,确保他们同时听到起跑令;发生闪光;向计时装置发送起跑令脉冲。如果在两秒钟内第二次扣动扳机,说明有人抢跑。发令枪的声响可以利用电脑改变和下载。在一些场馆,公共广播系统也会传回起跑令的声音。

起跑器

通过踏板受力测量起跑反应

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赛跑选手人手一把铁铲,在起跑线上的煤渣中挖坑以方便起跑时蹬地,“挖坑水平”成为短跑竞赛的一个组成部分。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田径比赛第一次使用起跑器,旨在让选手获得平等的起跑条件。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赛跑选手的反应时间将通过测量起跑器后踏板受力的方式得出,而不是通过测量运动。新起跑器能够在不改变设置的情况下测量每一位选手——无论是男选手还是女选手的反应时间。发令枪响后,选手离开起跑器的时间如果少于l/10秒,便被视为抢跑。伦敦奥运会起跑器的中部结构比以往的起跑器细,从80毫米减至50毫米,能够改进选手的起跑姿势,尤其是女选手。此外,踏板的宽度提高,从120毫米提高到160毫米,允许选手用不同的起跑姿势。

精密测量仪

帮助改进跳远技术

为了帮助奥运选手提高比赛成绩,科学家研究了一系列技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宝马技术办公室推出了速度测量,帮助提高美国田径运动员的成绩。宝马的系统利用立体视觉技术和机器视觉算法软件捕捉跳远运动员的运动。

这一系统能够对跳远比赛的3个关键参数进行实时分析,即选手接近起跳板时的速度,垂直起跳速度和起跳角度。宝马用了大约一年时间研发这一系统。他们目前正与美国游泳队合作,对选手的起跳和转身进行运动跟踪分析。

泳池起跳台

踏脚板可自主调整

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的一个最明显变化当属新的泳池起跳台。这种起跳台的倾斜式踏脚板可以调整,允许选手以后腿与膝盖呈90度角的蹲伏姿势起跳,让选手获得的起跳力量实现最大化。这种新型起跳台在2009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短池游泳世界杯上首次使用。也就是说,世界顶尖的游泳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拥有充足的时间,适应这种起跳台。与赛跑比赛上使用的起跑器一样,游泳比赛的新起跳台也装有一个探测抢跳的系统。同样,游泳比赛也使用声学发令装置,让选手们同时听到起跳令。

成绩显示系统

灯光显示游泳比赛名次

奥运游泳比赛选手和体育迷对泳池末端的触摸板已经再熟悉不过,触摸板用于在比赛结束时自动停止每位选手的计时器。这一系统在1967年加拿大马尼托巴省温尼伯举行的泛美运动会上首次使用,首次用于奥运会是在1968年,也就是墨西哥奥运会。自此之后,每届奥运会都使用触摸板。

伦敦奥运会游泳比赛用一种具有革新性的灯光式成绩显示系统,名为“Light Show”。这一系统在泳池末端触摸板附近的起跳台上安装电灯,比赛结束时灯亮起,一个大光点代表第一名,两个中等大小的光点代表第二名,三个小光点代表第三名。这个光系统主要是为现场观众准备的,让他们无需看记分牌就能了解比赛结果,同时也便于了解前三名的差距。

惯性传感系统

缝入泳衣全程监视游泳细节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运动分析与测量实验室的工程师设计了一款防水装置,名为“Physilog Ⅲ”。这款装置体积小巧,可以拿在手里。它是一个惯性传感系统,装有加速计和陀螺仪,可以缝入全身泳衣的手臂和大腿上的口袋内,测量时间、速度、加速度以及转身蹬泳池壁后的瞬间速度。

这款装置仍处于原型阶段。在设计上,它用于减少无用的动作,提高游泳选手的成绩。此外,研究人员还研制了一个特殊的水下呼吸管,测量选手的换气速度,提高他们的呼吸技术。目前,这款装置已用于自由式游泳和蛙泳选手的训练。

减少阻力游泳衣

泳衣、泳帽、泳镜成了一个系统

Speedo公司研发的Fastskin3竞赛系统首次将泳衣、泳帽和泳镜集于一身。他们利用流体力学提高泳衣的性能,进而提高选手的成绩。研究显示这一系统能够将全身受到的被动阻力减少16.6%,氧经济性提高11%,身体主动阻力减少5.2%。

Fastskin3竞赛系统在设计上符合国际游泳联合会2010年提出的规定,即泳衣覆盖的身体面积要少于此前的全身泳衣。Speedo公司对新一代泳镜的外形进行改进,包括镜片相对于眼睛的位置,鼻梁架的设计和安装,侧架的组装以及密封设计。该公司的新泳镜产生的湍流更少,湍流能够影响选手的成绩。研究团队利用头部扫描研究泳帽的不同设计,主要将目光聚焦在选手的头发上,将阻力降至最低。

终点计时

开放水域游泳用上雷达收发机

另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装置是Open Water Gate,专为开放水域游泳比赛设计。在游泳马拉松比赛中,这款装置安装在终点线,触摸板装有垂直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天线。此外,比赛路线一带还装有水平的异频雷达收发机天线,用于获取佩戴在选手手腕上的异频雷达收发机的信号。终点线还装有晰摄影头,用于在选手几乎同时穿过终点线时确定谁更胜一筹。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发展

12年举行的。

第2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12年慕尼黑奥运会,是截止到12年规模最大的一届。来自121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所有数字均创造了纪录。在本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只名字叫瓦尔迪的德国猎犬。

9月5日凌晨,由于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袭击奥运村,奥运会被叫停,并在主体育场进行了悼念活动。暂停了34个小时后,赛事重新开始。参加本届大会的国家和地区121个,共产生了600枚奖牌。

扩展资料:

筹备过程

为了使奥运会顺利进行,筹委会花了6亿多美元,兴建了一个体育建筑群,其中包括一个可容8万观众的运动场,可供1.5万名运动员住宿的奥运村,一个有1万座席的游泳馆、有1.3万座位的赛车场等,设施都很先进。

主体育场奥林匹克运动场别具一格,有一个半透明帐篷形顶棚,可使观众避免日晒雨淋。不少场馆的顶棚还是活动的,可以上下升降。

田径场下面25厘米深处敷设了管道,冷天可注入热水,增加场地的温度。成绩检验使用了先进的电子计时器和有"投掷运动员魔镜"之称的激光测距仪。

这些设备的特点是准确(如计时精度可达千分之一秒)、快速(几秒钟内可报告成绩)和自动化。其优点是跑表、皮尺无法比拟的。无怪乎人们称慕尼黑奥运会是跑表、皮尺时代的结束。

浩准在小口径60发卧射中以599环破世界纪录,起初裁判只算了596环,后来经过一种首次使用的特殊仪器检查,确定成绩是599环,等等。 慕尼黑对这次新闻报道也很重视,进行了大量投资,设置了新闻中心、电视大楼、广播大楼。

百度百科-12年慕尼黑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自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创时期(1894-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1894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时期,各种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妨碍了正常的国际交往。现代运动项目仅在少数欧洲国家有所开展,世界范围的体育竞赛活动很少进行。奥林匹克运动尚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奥运会也还未形成一定的举办模式,如项目设置稳定性差,场地设施简陋,财政困难,会期不固定,裁判员执法不公,以及参赛资格缺乏明确规定等。

1908年奥运会实施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构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奥运会是这一时期最成功的奥运会,从参赛国家、运动员人数、场地设施到组织工作都有较大提高,第一次实现了顾拜旦所期望的:没有事故、没有抗议、没有民族沙文主义仇恨的奥运会。

这一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国家奥委会还都只是一个松散的机构。国际奥委会尚未认识到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委托给某个城市承办的,放弃了领导和监督权,以致奥运会一切事宜均由东道主随意安排。由于不允许妇女正式参加奥运会,不但使奥运会的广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体育发展受到阻碍。 (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时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0年重新进行。国际奥委会从实践中意识到奥运会规范化的重要性,整个奥运会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和基本性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比赛项目的设置逐渐趋向合理;比赛设施进一步完善;会期基本固定;申办、举办程序基本确立,并基本解决了有关运动员的参赛资格问题。先进的技术开始应用到比赛中去,如电子计时器、终点摄影仪、自动打印机、闭路电视转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径项目纳入正式比赛,这一重要变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性和号召力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重要发展是有了冬季奥运会,它使奥林匹克运动的覆盖面大大增加。

这一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机构也得到发展,国家奥委会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29个增加到60个,为奥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也相继成立,通过国际奥委会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各国家奥委会的协调,使国际奥委会摆脱了每届奥运会都存在的具体技术事务,而更多地在领导、协调、决策等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这一阶段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奥运会,虽在许多方面优于以往各届,但被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实力,违背了奥林匹克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时期(1946-198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东西方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战后各国经济振兴和科技发展,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由于苏联及新兴独立国家的参加,这一时期奥运会每届参赛国家和人数以及竞赛项目都在增加;与此同时,顾拜旦关于在各大洲轮流举办奥运会的设想得以实现;各洲范围的运动会、伤残人奥运会也相继产生。随着奠基运动的普及,竞技运动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体育开始崛起。在奥运会上形成美国和苏联争强的局面。奥运会比赛场地及各种配套设施较前有很大的发展,奥运会向大型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性别和违禁药物检查,使比赛的公正性得到加强。历届奥运会,促使举办城市的各种市政建设也大为改善,并为其在比赛后继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奥运会的举办资金也由单纯的拨款和私人捐赠向以拨款、社会捐资和出售电视转播权、发行**相结合的多种形式方向转变。

这一时期的奥林匹克组织已不单纯是一个体育机构,它与国家、社会各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政治对奥运会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复杂、尖锐、各种势力集团都想通过这个舞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外,问题、奥运会承办国财政负担过重等问题都提到重要议程。三大支柱之间出现了裂痕,经济上也危机四起。这种善从12年基拉宁担任后才有所改变。 (四)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时期(1980-)

进入80年代,在萨马兰奇的领导下,针对奥林匹克运动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过去的那种独立性原则,即在经济上不谋利,政治上不同联系的作法已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要求不只限于4年一度的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已参与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国际奥委会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方面注重了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通过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奥林匹克艺术节,建立博物馆,举办“奥林匹克日”纪念活动,定期召开奥林匹克科技大会等,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72个,比赛项目达257个。

在组织结构上的自我更新与完善,使国际奥委会同其他各个机构的联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来,国际奥委会建立了包括、各类专业人员在内的长驻机构--洛桑总部,保证了总部机构对各方面的领导。自1981年起国际奥委会第一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从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参与处理各种重大事务,经济上大胆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各种活动创造财富,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从23届奥运会开始连续几届的奥运会主办国均未出现赤字。经济上的盈利,极大地调动了主办国家搞好奥运会的积极性。

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变化是在肯定政治对体育的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不应听命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指挥;在肯定商业化的同时,对商业化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并废除了参赛者业余身份的原则,使奥运会向所有优秀的运动员开放。这种务实的态度,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从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到停滞,以后又经80年代以来的改革,终于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