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UBA分区赛的赛程规则

2.从1998年至今CUBA联赛经历了哪些赛制

3.今年cuba和大学生参赛队伍介绍

4.四年级演讲稿

5.外侨办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

海南省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_海南省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最新

自由农:是较富裕的佃农,只需向领主缴纳固定租金,便可以自由使用某部分土地。他们可以留在庄园,觉得合适的话也可以离开。他们参与领主的法庭,也可以到国王的法庭去申诉。

佃奴:则既非奴隶,也不是自由民。领主并不占有他们的人身,不能出卖他们。虽然他们对领主负有特定义务,但与其说他们附属于领主,不如说是附属于土地。他们在庄园中生活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但没有得到领主的同意,他们也不能离去。他们参与庄园的法庭,即领主的法庭,但不能上诉到国王的法庭。

农民:农民的生活一般是艰苦而单调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农舍不仅在冬天无法取暖,而且一年到头都是十分凄清简陋的。伙食粗劣,烹调不好。天花、伤寒、霍乱以及其他疾病时常发生。出生率很高,但死亡率,特别在幼儿中间,也同样地高,以致在整个中世纪欧洲的农业人口简直没有增长。

扩展资料

中世纪农民的概念

“农民”在中世纪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西欧中世纪早期,农民不是一个阶级或一个阶层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等级意义的农民是在11世纪以后才出现的。租税和徭役把农耕者划分为自由的和非自由的。摆脱兵役才是“农民”作为一个等级出现的真正标志。物质上和法律上限制的减少,使得农民产生认同感,具有了共同的身份,即“乡村身份”。

参考资料:

西欧中世纪-百度百科

“农民”的变迁-人民网

CUBA分区赛的赛程规则

霍英东一生

苦难的童年

霍英东原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祖父霍达潮,曾拥有大风帆船,来往于省港澳之间,从事货运生意。但当霍英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家境已相当困难,全靠父亲租船驳运货物维持生活,入息不多,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无论寒冬酷暑,都是赤脚行走。有一次过旧历年,他父亲第一次穿双新鞋上街,在小摊档把鞋脱了,蹲在凳上吃粉,吃完双脚落地便走。回到船上,才发现竟然没有把鞋穿回来,因为向来没有穿鞋的习惯。

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水上人家生命毫无保障。霍英东的两个哥哥就在一次台风中沉船丧生,一个5岁,一个7岁。他的母亲幸被叔父救起,但不久他的叔父也在风浪中翻船淹死。大约是在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患病不幸去世,年仅40多岁。因为染病时间很长,天天用中草药治疗,把本来就很有限的一点钱都花光了,死后只草草地埋在青衣岛上。

父亲去世以后,霍英东一家生活更加困难了。那时,他还有一个9岁的姐姐,一个5岁的妹妹,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身上。

母亲是一位顽强、刻苦、勤奋的人,在那多灾多难的日子里,她没有被生活的重压折服,而是挺直腰杆,辛苦操劳,把丈夫遗留下来的驳运生意继续经营下去。这驳运生意就是与外海的货轮接洽,代它们把货物用小舢舨运到岸上来。当时接运的主要货物是煤炭。霍家自己没有驳船,从轮船货主那儿把生意接下来,然后分给舢舨客驳运,从中赚取微薄的佣金。因为霍英东父亲在世时人缘很好,母亲又豁达得体,多数的货主和舢舨客都颇为同情这一家孤儿寡母,日子倒也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霍英东的母亲虽然自己目不识丁,但希望自己的儿女知书识墨。大约在霍英东6岁那年,便由别人背着去拜师启蒙。接着在帆船同业义学就读,那是免费的,他家住在船上,随处漂泊,上课很不正常,有时放学后连船也不易寻找。到第三班时,转入敦梅小学。这间小学是要收费的,其中有一个免费班,但仅招收30人。学生要作一篇文章应考,霍英东还是考上了,而且在录取的名字中,第一个便是他。后来,他又转读皇仁书院。书院的学制是倒过来从第八班开始的,相当于初中一年级。那时,书院的第八班,共招三个班,每班30人,但大多数是经过老师、家长及各种关系介绍入学的,真正通过考试录取的不足10人。应考时也要求作一篇文章,霍英东也是第一个被录取了。

霍英东在校读书很是勤奋,成绩总是排在前几名。他后来回忆说:“那时我读书十分专心,总是不甘落后,偶有成绩落在第三名以下,自己便觉脸红。”在皇仁书院,零英东算是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之外,他还广泛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如《金银岛》、《鲁滨逊漂流记》等。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因为皇仁书院学费很高。为了省下一点钱,霍英东常常不坐电车,花半个钟头急步上学。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便是踢球,大概因为他当时身体比较瘦弱,想炼出一副强健的体格。不过,他不敢踢得太久,总是匆匆地踢三几十分钟便急着跑回家,因为要回去帮助妈妈记帐和送。他后来回忆说:“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出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倒是能够从容对付。”

霍英东在皇仁书院读到第三班,算来这已是高中毕业,进入大学预科。此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开始进攻香港,霍英东的学业也被迫结束了。

在香港沦陷的日子

日军占领香港时,霍英东母亲和人合伙购置的“兴和”小火轮给日军征用了,生活没着落,他也失学了。和当时许多人一样,初时靠摆卖家里的衣服杂物度日。不久,生活又迫着他到轮船上去做火夫。轮船是烧煤的,他做铲煤工,这是他的第一个职业,那时他才18岁。

霍英东干得非常吃力,回到家里全身骨架像散了似的,倒下床就呼呼入睡了。只干了9个月,在老板裁员时给解雇了。

不久,霍英东花了10元日本旧军票,托人介绍到太古船坞抡大锤打铁。霍英东虽然当过火夫,但还是干不了这种要求极严的重活。接着又有人叫他转到风炮铆钉处,霍英东抡起那吧吧直叫的风炮,震得双手一直打抖。于是,又吹了。

1942年夏天,日本军队扩建启德机场,征集大量劳工,霍英东经在机场里做事的朋友介绍,进了机场当苦力。工钱是每天七毫半,因粮食奇缺,每人每天配给六两米,扣去二毫,实得五毫半。机场在九龙,早上七点半上班,要提早两个小时出门。傍晚放工,走路回家又得花两小时,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

那时,他很想学一门技术,有了一技之长,就不用这样天天做苦力了,但是学什么呢?有一次,他提着50加仑重的汽油桶,因为力气不足,压伤了指头。有一个好心的主管见他身体瘦弱,劝他不如干别的工作,霍英东便趁机提出学开汽车,主管竟然答应了。

霍英东真是喜出望外,心想学到技术可以返内地开汽车,离开沦陷的香港了。但那时的人很保守,不愿教。学师的照例要先干一两年杂务,然后才学技艺。他因此只能在旁留心看师傅如何操作,这叫做“偷师”。每当师傅察觉到,便立刻借故支开他,叫他拆电池。当时轿车很少,日本人出入也只是坐货车,晚上停放在机场上。一天,下午5时多了,车已停好,霍英东洗车时,看见有辆车的车匙仍留在那里。他便爬上去,把火打着试开汽车。但刚巧停车时车轮歪斜着,汽车启动撞到另一部车上。日本人知道了,把他毒打一顿,这份工也丢了。

不久,霍英东进了太古糖厂,在化验室工作。他做惯粗工,笨手笨脚的,常常把玻璃器皿打碎。想多学点技术,常常弄出点事。一次,和另一学师仔用硫酸学制氢气,并用火点燃,氢气将空气中的氧气混合,轰隆一声巨响炸开了,他满脸玻璃碎片。糖厂的人以为是爆炸,结果又被厂方辞退了。

日本占领香港时,全港实行米粮配给,他又到仓库去干磅米工作,叫做“打哩”,就在西环货仓处上班。初时以为秤大米不难,干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他在这边过磅,仓库在那边验收,还要赶火车运往新界。一批苦力扛着米包排长龙,等着过磅,要称准180斤一包,多了不行,少一些仓库又不肯收,手脚稍为慢些,排队等候的苦力就紧催,这份差事也难干下去。

1942年,母亲倾其所有,连金链也卖掉了,和其他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其实本意名为“有和”,但登记时写得太潦草,误写为“有如”,也就将错就错。

这家杂货店由霍英东管理,每天早上六时多开店,洗漱刚毕,顾客便陆续蜂拥而来。有时一下子来十多人,都要招呼妥当,站在路边兜揽住,免得顾客跑到别档去。一个顾客往往要买几样以至十多样,什么蒜头、豆豉、咸菜、咸鱼等等。他拿着秤,手势要快、要靓,不然,顾客便不满意,说给少了。在机场干活虽然吃力,但不必动脑,在杂货店里却整天要料理这样那样。就是吃顿饭也不得安宁,得站着吃,随时准备招呼顾客。

到了晚上10时,伙计纷纷放工逛街,霍英东还得留在店里煮酱料、添甜醋,调制酱油。日军占领时期,样样都缺,都得自己制作。深夜12时了,还要封盖好一切杂物。店内老鼠横行,什么都咬,蚝豉、发菜……样样都要收拾好,才能离店。一年365日,天天如此,一个小时也偷闲不得。

在这段日子里,霍英东起早贪黑,奔波劳碌,但“那是经营生意的好训练。”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这段生活,对霍英东是很好的磨炼,他从中获得经营管理的良好训练,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处事方法。

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但杂货店的工作毕竟是太繁杂、太劳累了。1945年战争结束,万物更新,各行各业逐渐活跃起来,运输业自然急需发展。霍英东和他母亲都看准了这个时机,毅然把杂货店顶给别人,得了7000元,决心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那时摆在霍英东面前的,有两条出路:一是平平稳稳的路,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他曾申请到太古洋行,当个文员,已被复信接纳,月薪300港元,这在当时还过得去。文员生涯,“朝九晚五”养妻育儿,只要不出大差错,论资升职,可保生活安定。另一条是坎坷的路:暂时帮母亲搞运输,再寻求别的机遇。这虽前途叵测,但他不甘平淡,终于选择了后者。

帮母亲做驳运生意,霍英东管帐,没有工资,但一家人的生活费用母亲全包起。家庭环境仍很艰难,但总算比过去好一些了。要强好胜的霍英东自然不以此满足。他认为,看准和抓住时机找到出路是极其重要的。当时的香港只有一种生意好做,就是处理战后大量物资和沉船。他非常注意宪报上关于战后物资拍卖的消息,及时标购那些只需小修的小艇、廉价的舢板、海军的机器等,然后迅速转卖出去。由于他缺乏资金,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海军机器,并且以18000元中标。他兴高烈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想不到母亲断然拒绝。霍英东借贷无门,眼看到手的一笔大买卖落空了。人急智生,霍英东找到一位工厂老板,商量租借其仓库存放机器,老板看了机器,同意租仓;霍英东看老板对机器很欣赏,提出可以卖给老板,老板开口愿出4万元,霍英东求之不得,迅速成交。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净赚22000元。这是他在拍卖剩余物资的数年内赚的一笔大数。回忆这段往事,他不无感慨地说,这确是很好的机遇,如果那时我有足够的资金,就可多赚几大笔了。

东沙岛冒险

1948年,霍英东25岁,正是人生中富有浪漫色彩的岁月。有一天,他听人说:东沙岛一带的海底有大量的海人草,那是制造胃药的原料,何贤在澳门有间公司收购,每磅1美元。霍英东听了,很想试一试。但未出过远海,又缺乏航海知识,母亲也极力反对,他却下定决心,与别人合股,成立公司。他以刚投标购进的机帆船入股,折价3万元,加上其他人投资,筹得10万元。他在香港长洲招了渔民80人,给了些安家费,连同船员,共90余人出发。

那时东沙岛属广东省管辖,出海执照须由广东省建设厅签发。由于未办好出海手续,船到三门关,被海关扣留。船上的工具舢板、锚、救生艇等,海关说是货物,都要扣留。90多人困在船上,滞留了10天,带去的咸肉,咸鱼都吃光了。后来转去汕尾,途中又遇上风浪。所招渔民,多是海陆丰人,汕尾是他们的老家,许多人不告而别,纷纷散走。霍英东只得在汕尾重新招一批人。经过一番周折,才终于启航出海。

他们终于到达了东沙岛。船一靠岸,顾不得远航疲劳,霍英东立刻带领船员搬运物资上岸,搭起住所,建立贮存海人草的仓库。能够顺利到达东沙,这对霍英东来说当然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但是,他们登上的不是什么“金山”。而是“地狱”。

打捞海人草,不像在陆地割草那么轻松。这种海藻生长在三、四米深的海底珊瑚丛中,他们缺少必要的潜水工具,只自制了潜水眼镜,在水底能看见海人草,每个人吸上一口气潜下去,没到多少海藻就急着浮上水面,靠着船舷喘气了。有时那些珊瑚芒刺,又尖又硬,一不小心就会被割破,还得随时防备鲨鱼的攻击呢!这样浮上潜下的,翻腾扑登了一天,一个人也不了半筐海人草。

当地天气酷热,太阳从早上5点钟就露出海面了,白天气温高达40℃以上,岛上没遮没挡,火辣辣的阳光烤得人的皮肤发疼。海滩被阳光晒得银白一片,眼睛也难以睁开。每人只有戴着黑色眼镜才能活动。在海上捞海人草时,连竹帽也不能戴,整天任由烈日暴晒。每人只穿着一条三角裤,不出几天,就晒脱了皮。

有一次,霍英东他们从海上运海人草回来,突然狂风大作,波翻浪涌,船被打坏了,掌舵的也不敢驾驶,霍英东只好自己把舵,任由风浪漂泊。从白天到黑夜,风没有停止,船也不知道漂到了何方。大家非常焦急。忽然看见远方电筒亮了一下,霍英东知道那里就是东沙岛,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他和船员把正船舵,向着小岛驶去。这时风浪已经减弱,他们才脱离了险境。原来那灯光是一位伙计拿着手电筒到海边察看停泊着的小船被狂风刮走了没有。霍英东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那一闪的救人之光,我们早就沉到海里喂鲨鱼了。”

岛上食用也非常困难,来时带的咸鱼、咸菜不多,原以为可以钓鱼,以鱼作肴,但海上全是大鱼,不到两天,钓丝全给咬断了。每天只吃白饭,饭量特别大。但带去的粮食也不多,十多天以后,就处于半饥饿状态。捱上一个月,许多人脸浮脚肿。

全岛能供饮用的仅有一口水井,水量不多,水味半咸半淡,平时水深仅半尺。除了用来煮饭和饮用,只能用少许洗脸嗽口。谁想冲个凉,只好等待老天下雨了。可惜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正逢旱季,下雨极少。从海上捞回来,个个身上粘粘糊糊的,再和汗水混合,又腥又臭,没有淡水冲洗,实在难耐。更苦烟源断绝,船员们烟瘾发作,只好到垃圾堆里寻找那些早已沤得发霉发臭的烟头,捡来用水泡浸、晒干,再放到锅里炒一下,用纸一卷,聊胜于无。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也没见大陆的补给船到来。船员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终于散伙了。

霍英东后来只好雇用一批台湾人和琉球人。琉球人很能吃苦,这种非人的生活,他们也能捱得下去。最终靠着这一群特别能够吃苦的人,继续支撑了。霍英东在这个荒岛整整熬了六个月。

经管后勤事务的人,只列进帐,没有出帐,海人草陆续卖掉以后,说是仅够各种开支,一分钱也没有赚到。苦熬半年一场空,霍英东那时心情懊恼,但他认为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毅力,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重要的作用。只要想起东沙岛的日日夜夜,不管处于怎样的困境和逆境,他也有决心和勇气去克服。

开拓房地产业新天地

香港光复时,人口才50万,以后陆续增加到100万。人口剧增,住房严重不足,加上工商业勃兴,形成对土地和楼宇的庞大需求。霍英东审时度势,认定香港房地产业势必大有发展。早在1953年初,他已开始经营房产业,成立立信置业有限公司。

那时英国、美国、加拿大及香港地产商都是整幢房屋出售的,由一个公司拥有整幢地产楼宇,非有巨额资金,很难购买,因而房屋不易脱手。过去美国华侨喜欢在九龙深水bu一带购置物业,作为祖业传给子孙收租。从买地、规划、建楼,以至收租,资金周转期很长。霍英东当时是向银行建楼的,要付一分多利息,如果建成了才卖,人家不买,利息承担不起,自己只好“跳楼”。他于是一改过去的作法,将房地产工业化,兴建住宅、写字楼、商场综合大厦,分层、分单元出售,预售“楼花”,并提倡分期付款。这分层预售“楼花”和分期付款的经营方式在当时确是个大突破,此法大受买家欢迎。

当时引导买主察看楼宇的人都是有名的“负气佬”,他们对卖主很不耐烦,因为反复带人上高层楼宇介绍房舍情况,一天不知上下多少次,又往往十居其九生意斟不成,徒劳往返。霍英东有鉴于此,编印了小册子,对楼宇情况以及有关出售楼宇新措施广为宣传,便于买家了解,这在当时也是创举,收到良好效果。

霍英东精打细算,他算过一笔帐:那时租楼要交顶手费,一般一个单元7000元。一座楼如果以六层计,位置高,价钱可便宜些,一个单元才卖1.4万元,登广告预售,第一期交费7000元,余下7000元,每月缴交不到300元,两年可还清,与租屋无异。但买方却获得一个单元住房,是很合算的。所以广告一出,楼花很快便卖光了,其实楼房尚未开工。从建楼来说,比如建筑费需100万元,首期预付10%,只须先付10万元,以后在施工中分期付一定款数。楼房可卖二三百万元,净赚一二百万元。先收售价一半,这建楼费用早就解决了,资金周转很快。他收足定款后才动工,是万无一失的。但买方仍觉便宜,还是抢着买。往往认购之后,转手卖出,也有利可图。有人早上购个铺位,下午转手卖出便赚了钱。这说明房地产业是很有吸引力的,可把人们手上的钱都吸引到房地产业上来。

他首先买入使馆大厦,卖了280万元,赚得不少。以后陆续兴建的楼宇,他带头“卖楼花”,一时地产商纷纷效尤,成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经营特色。“卖楼花”加速楼宇的销售,加快资金回收,地产商易于筹措资金。那时一哄而起,全港都疯狂了似的,许多人卷进房地产业的旋风里。从1955年到1965年10年间,香港地产业蓬勃发展。

香港楼房过去一般不超过四五层。1955年香港修订建筑条例,准许建高层,房地产业发展更加迅速。当时香港一个星期拍卖12幅地,连续拍卖3年。在这期间,霍英东建起了全港第一座最高的17层大厦,随后几年,大厦遍布港九。在他名下的60多间公司,大都经营房地产生意。他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该会拥有会员300多名,经营香港7成以上房地产生意。目前香港许多富豪,大都是经营房地产发迹的。他的革新措施把香港房地产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就在当时他已预见到房地产业将有更展,提出“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目前在香港,这个目标已逐步实现了。他现在仍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永久名誉会长。

房地产业的启动,推动了香港工业的发展。那时纱厂、搪瓷厂、水泥厂、船厂受经济不景气影响,难以支持。但工厂在市区都占地不少,有的纱厂占地几十万尺。这些工厂迁厂卖地建楼,一下子赚了大笔钱,工厂起死回生,又可扩大生意了。拆船厂无船可拆,货仓存货不足,都可卖地转搞房地产。这些重大变化都发生在1955年以后那几年间。高楼大厦一建,其他有关工业便带动起来。1959年香港的纱厂总共才38万锭,但到1967年就拥有90万锭了,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好。南洋纱厂搬到荃湾,一搬就发了。原来厂址所在地段繁荣了,建了楼房便赚大钱。

那时大家都争地盘。霍英东拆建利园山旧楼,收购了部分渣甸仓,牛奶公司货仓;海军船坞开投,他也投了标,这都是为了找地盘,建楼房。香港还开山填海卖地,他也承办开山填海工程。

房地产业不但推动了工业发展,也推动了旅游、商业、饮食业,还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使整个香港繁荣起来。

50年代以前,银行是不轻易的,不收存款。汇丰银行早期就不收存款,要经有名望的人介绍才能。许多人士的产业,不是早已存足楼款的,而是把所购楼宇按捣(抵押)给银行,向银行购买。楼宇按揭当时便成为银行的主要业务。香港金融也随之日益活跃。

现在回头看来,霍英东当时取的经营房地产业的新措施,在香港经济发展中确是重大突破。它不但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工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从挖海沙到承包工程

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材料业,目光远大的霍英东,早已放眼于海底沙。掏沙能填海造地,挖深海床,又能取得建筑业所需大量海沙。但掏沙费工多,沙价又贱,盈利少,当时很多人都不愿经营。

挖海沙,初时干这行确也相当艰苦。用手工操作,铲沙很吃力,费工又多。每逢煤炭船到,挖沙的工人都运煤去了,就找不到工人。及后每年招标,由几十只帆船承包,3元多一立方码。船主先借一年工钱,往往一次扣不完,尚有余欠,他又要求再借,预支款总还不清。明年招标,又不能不再包给他,因此获利不多。

过了一段时间,不愿守旧的霍英东试图改革,他花7000元港币从海军船坞买来挖沙机器,用机械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及后进一步改用机船掏沙,派人到欧洲重金订购了一批先进的掏沙机船,以后又亲自到泰国,向泰国港监,以港币130多万元购买了一艘大挖沙船,载重2890吨,每20分钟可挖取海沙2000吨,自动卸入船舱。此外,他还捷足先登,通过投标,承包海沙供应,自此掏沙业迅速发展,开创了挖海沙的新局面。

为了扩充设备,增强实力,他收购了美国人的太平岛船厂。从前只有外资吞并中国人的产业,这回却是全港最早由中国人收购外国公司的产业。他还收购了荷兰治港公司的大批工具,从事填海造地,承包国际性的招标工程。

过去香港的大建筑工程都是给外国公司承包的,香港建机场,法国公司中标承建。1947年到1948年兴建中国银行,也是英国建筑公司承办。初时霍英东承办建筑工程,有人说,你们不是工程师,又未学会计,肯定办不好。但他却成功地承建了不少工程,从未遭受失败,有的还是难度很大的重大工程,开创了中国建筑公司承办重大工程的先例。

最艰巨的工程,是承建世界上第一次设计的海湾水库淡水湖第二期工程。

淡水湖的第一期工程是由法国公司承包的。

由于亏蚀,承办了第一期,就甩手不干了。霍英东承建的是水库第二期工程,为水坝加高,那是当时全港最大规模的国际性招标工程。开投时,日本十多家公司合投一票,但计价比霍英东高出一倍。

这项工程技术要求甚高。水库工程已不简单,何况是在海湾建水库,每项工程要求都很严格。先拦坝抽干海水,坝外面为石,石上要铺五尺厚的沙,由于是斜面,沙铺放时容易冲歪,如何铺好,技术上难度很大,但他终于成功了。在承建许多工程后,霍英东对此更有信心了。

除此之外,他承包过上百个项目。做过填海工程,也建过码头、避风港,铺过海底煤气管道以及海底排污管道。

他也建造过水翼船。收购太平岛船厂后,他买了一只瑞士制的水翼船,并按其设计制造。烧焊时须将船体翻转,才利于操作。船体很大,如何翻转,很多工程师都感到为难。他们却有土办法,给船体安装上大木轮,即可翻转。

雄心勃勃的霍英东还把填海开港的事业向东南亚各国开拓,汶莱开港,槟城填海等工程也是他承包的。他开办的“有荣公司”连续在不少港口城市兴业,与国际上20多家公司竞争,往往稳操胜券。

把目光转向大陆

70年代在霍英东的生活历程中,是个重大转折。他的经济事业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便把目光转向大陆。他一向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坚信中国人的才智甚高,勤奋有为,足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渴望祖国繁荣富强,并愿为振兴中华尽力。但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谈不上经济建设,他只好从体育事业着手,支持祖国尽早恢复在国际体育组织的合法地位,使中国体育健儿能登上世界体坛,一显身手,藉此振奋民心,推动祖国体育事业发展。

这与他从小爱好体育、特别是爱好足球运动有关。霍英东说:“孩童时,我便恋上了足球,在五光十色的梦幻中最令我心、醉神迷的,是那驰骋球场,受到万众欢呼拥戴的球星。”入皇仁书院读书时他爱踢小足球,但功课很紧,练脚时间不多。日军侵占香港,根本没有机会打球。光复后生活迫人,体育锻炼基本停止。从东沙岛回来,身体很糟。1954年开始从事房地产业,工作更紧张,每天仅睡三四小时,只剩102镑。这时他才警觉到要认真锻炼体魄,决意每天定时参加举重、游泳、网球、足球等项活动。

60年代前期,霍英东经常下场参加足球比赛。他组织的有荣小足球队和卓然队,在港澳地区是支劲旅,每年比赛近300场,连续10年风雨不改。他自己就是这支球队的中锋,而且颇有名气,因此香港足球团体都拥他为“大哥”。他经常身先士卒,带领年轻队友冲锋陷阵;在他43岁时第一次参加甲组联赛,首场比赛中他竟打进三球,一时传为佳话。他的足球队,每年活动经费都在100万港元以上,他也乐于支付。同时,他十分爱护球队的每一个球员。他打网球也相当出色,12年至17年间,曾六度获得香港网球公开赛双打冠军。他还参加过在英国温布尔登的老将双打比赛,虽然未获胜利,但却是第一个在温布尔登参加元老网球比赛的中国人。

正因为与体育有这样的渊源,70年代霍英东的爱国心就倾注于协助祖国体育事业冲向世界。他认为在国际竞技场上夺取金牌至关重要,是国家威力的体现。争取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应有的地位,从而参与各项赛事,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个紧迫问题。但当时外有势力作梗,内有“左”的干扰,要解决这一紧迫问题,曲折颇多,阻力甚大。14年霍英东曾邀请国际足联会长和秘书长到北京,官方竟无人出面接待。晚上9时,外宾抵达北京饭店宴会厅,大厅冷冷清清,仅霍英东与其长子震霆迎接。住房也安排在一般外宾住的中楼,不安排到贵宾住的东楼。霍英东处此尴尬境地,既迷惑不解,又无可奈何,只好多方解释。

尽管遭受这番挫折,霍英东仍然满腔热情,继续抓紧一切机会为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而奔走。同年,当他以香港足协负责人的身份,赴伊朗德黑兰参加亚洲足协会议时,便立意先从亚洲足球协会打开缺口,争取我国加入这一组织。

当时联合国虽然已经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但国际奥委会及许多国际体育组织仍保留了台湾代表席位,我国仍被排斥在外。那时候,东西德、南北朝鲜都分别同时参加国际体育组织,也都分别参与国际体育比赛。而我国情况不同,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因而均以地区参加,台湾改个名称作为地区参加还是可以的。这样办,许多国家的代表比较容易接受。

关于恢复中国在亚洲足协中合法会籍的议题,照章应在60天前提出,大会前一天足协执委经已决定,本次会议不讨论我国入会的问题。我国家体委也认为不可能在这次会议上解决问题了。尽管如此,霍英东仍抱一线希望,积极争取。他想,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两年后才再召开会议,又得拖后两年了。但按照章程议程之外的问题,均不予讨论,除非有出席者四分之三以上人数支持,作为紧急事项,提出临时动议,才能列入议程。当天午饭时,霍英东再三考虑,决定四出活动,通过这唯一途径,争取列入议程。这次首先由伊朗代表在会上提出,应让中国入会。主持会议的会长是马来西亚的东姑拉曼。此事在会上经过约一个钟头的辩论,支持动议

从1998年至今CUBA联赛经历了哪些赛制

先打小组赛,结束后交叉淘汰赛,分别决出四强晋级全国赛。另外未晋级的也要打排位赛。

联赛赛程

共分为四个阶段:预选赛,分区赛,十六强赛和四强赛

(一)基层预赛:(比赛地点由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协商确定)

每年9—12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所在地各高校组队进行预赛,比赛具体时间、地点及比赛办法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大体协、

CUBA联赛组委会分会领导下的CUBA联赛预赛承办单位领导小组确定。基层预赛必须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有条件的地区,应用主客场制。

2018-2019赛季的CUBA赛程发生了改革,基层赛将在遍及一百多所高校的基层赛大范围施行主客场制,新疆、内蒙古等部分交通不便或条件不成熟省市仍用赛会制。除了相对关注度最高的一级联赛,CUBA同时还设有二级、以及女子联赛,所有级别的比赛共覆盖1200所高校。?

(二)分区赛:

承办单位(比赛地点)由参赛的会员院校提前一年申办,经CUBA组委会评议后选定。

基本上按照地域关系,全国共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

东南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西南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澳门;

西北区∶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

东北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香港。

东南区:翌年3月中旬——3月下旬;

永远的“东南王 ”------华侨大学

西南区:3月下旬——4月上旬;

西北区:4月上旬——4月中旬;

东北区:4月中旬——4月下旬。

(三)十六强赛:

男子十六强赛承办单位(比赛地点):分区赛承办院校。

女子十六强赛承办单位(比赛地点):分区赛承办院校。

十六强赛时间:5月中下旬。

(四)四强赛:

承办单位:会员院校申请。

四强赛时间:6月中旬。

(五)冠军挑战赛:

承办单位(比赛地点):符合条件的参赛院校。

比赛时间:每年9月——11月。

扩展资料

CUBA联赛创办以来,影响力日益扩大,已成为中国篮球三大赛事之一。

CUBA联赛的内部机制日渐完善,CUBA组委会下设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赛区的分会,这更为CUBA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面向中学的CUBA培训中心在全国正方兴未艾,这正是CUBA事业兴旺的长期保证。

CUBA联赛制定了固定的赛程、赛制,并从第三届CUBA联赛起执行。总冠军篮板也由此诞生。

经过七年五届的快速发展,CUBA联赛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普及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CUBA联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代表队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

加大了投入力度,基层比赛的规模、影响力、队伍质量和运作水平持续提高。

以第六届CUBA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选赛为例,参赛队总数达到了700余支,比赛总场次达2700多场,

现场观众达190万人次,其中河南省预选赛参赛队覆盖了全省17个地级市中的14个,河南电视台对部分场次进行了实况转播,浙江省预选赛参赛队数达到50余支,

平均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达1000多人,安徽省选拔赛有34支队伍参加,规模创历届之最。

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CUBA预选赛得到了当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高校体育组织的大力协助和广大院校的积极响应,并在赛事包装、新闻宣传、活动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百度百科—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今年cuba和大学生参赛队伍介绍

联赛从每年9月份开始,至翌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选赛(每年9月—11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分别组织预选赛,具体时间、地点和比赛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大体协或在CUBA联赛组委会指导下成立的预赛领导小组确定。预选赛男、女冠军队直接晋级分区赛。

第二阶段:分区赛(翌年3月)

按照地域关系,全国共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划分方法如下:

东南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西南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区: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香港;

东北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澳门。

分区赛保持64支参赛队的规模,每赛区有16支参赛队(男女各8支)。

各赛区男、女组比赛均用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的形式,决出赛区冠军。各分区男女组冠亚军晋级全国决赛(八强赛)

第三阶段:全国决赛(4月—6月)

(1)女子八强赛

取赛会制,先通过单场淘汰决出两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总决赛取主客场两回合制。如赛会承办单位进入总决赛,则第二场决赛移师客队所在地,否则第二场比赛主场权由进入总决赛的双方队伍抽签决定。

(2)男子八强赛

每一轮次均取主客场两回合制,直至决出总冠军。

比赛用《1998—2002年篮球竞赛规则》(今后国家体育总局若下发新的竞赛规则,则用新规则),所有比赛时间用四节制,每节10分钟,同时第二节、第四节比赛中各增加一次技术暂停。

四、创始之路

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远见和机遇,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志同道合的盟友。从1985年到1996年,靠着每年几千元的活动经费和时有时无的外部援助,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为推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进行了十一年的奋斗和探索。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大篮协日后创建CUBA联赛做好了组织准备。从90年代初期开始,时任大篮协副兼秘书长的龚培山教授开始酝酿一个宏图大计:创建一个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水平更高、更加纯净的全国性大学生篮球联赛,充分释放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活力和能量。龚教授已经感觉到时代变化的脉搏,看到了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在当时,中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开始发育,在管理体制、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除了算不上慷慨的解囊相助,很少有人如龚教授期望的那样,对创办和运营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产生兴趣。

和大多数成功的江浙商人一样,张宁飞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敏锐的商业直觉:1988年从浙江大学材料系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两年后投身商海,进入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从事国际贸易,1993年走上创业之路,担任杭州可艾可服饰有限公司(恒华集团前身)总经理,并很快在美国市场打下一片天空。而在挣得第一桶金之后,张宁飞并没有专注于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他开始认真思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小生长在一个教师之家,以及在高校求学、任教的经历使他产生了投资教育事业的冲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学时代对张宁飞有“知遇之恩”的浙大男篮主教练陈南生向他透露了龚培山教授创办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构想,张宁飞闻之怦然心动,他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支持教育、回报社会的途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投资领域。

张宁飞曾经代表浙江大学打了四年篮球,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篮球情结。因为业务关系,张宁飞常年往返于中美之间,对于两国篮球体制的巨大反差,他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对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这项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的赛事,他的兴趣并不止于了解,“让CUBA成为中国的NCAA。”这是张宁飞最初的想法和目标。

恒华集团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资金实力算不上雄厚,主要市场在美国,也不需要在国内开展大规模营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张宁飞投资CUBA联赛,让很多人觉得困惑和不解。而张宁飞本人则坚信只要经过精心的雕琢,CUBA联赛一定会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长线投资的打算。

1996年4月10日,在浙江大学男篮主教练、大篮协副秘书长陈南生的促成下,67岁的龚培山与30岁的张宁飞首次见面,就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一事进行磋商并达成共识。

6月6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教育、体育、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大计。张宁飞在会上表示愿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11月28日,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与恒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正式确定了CUBA联赛的名称和办赛宗旨。

19年1月27日,“可艾可”杯全国高校篮球赛在杭州举办,标志着CUBA联赛进入“试运行”阶段。

2月1日,国家体委将CUBA联赛纳入98年度全国竞赛。

3月14日,恒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启动CUBA联赛的包装、推广和市场开发工作。

4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CUBA联赛组织办法。

11月30日,CUBA联赛组委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

1998年3月19日,首届CUBA联赛开幕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来自教育界、篮球界、文艺界的许多名人济济一堂,在著名歌手刘欢热情奔放的“CUBA之歌”声中,CUBA扬帆启程。首届CUBA联赛正式打响。

3月25日,CUBA联赛组委会组团赴美,专程考察NCAA联赛的组织经验五、发展历程

首届CUBA联赛的火爆场面可用“井喷”来形容,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7支高校代表队、913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比赛,比赛场次达到2600多场,现场观众146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对决赛阶段的20场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一百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对联赛进行了密集报道。从“空谷幽兰”到“山花烂漫”,高校篮球界被压抑已久的热情如雪崩般迸发出来,在很多地区,CUBA成为当地篮坛的一大盛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篮球热”。“CUBA现象”给当时正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国篮球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许多关心中国体育改革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人们因此倍感振奋。

在首届联赛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第二届CUBA联赛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原来的A、B级联赛“双轨制”实现“并轨”,自然年度比赛改为学年度比赛,南北两个赛区进一步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改制后联赛的整体水平和激烈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针对本届联赛中出现的一股来势猛烈的“作风”,组委会坚决果断地取措施,对涉及的9支球队进行了严厉处罚,一时间CUBA“打风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高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和反响。

从第三届联赛开始,CUBA确立了稳定的全国联赛制度。推出以“不变的参赛条件、固定的比赛时间和有利于参赛队系统训练的赛制”为特点的CUBA竞赛规程。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参赛院校的知名度更高、区域分布更广, 一些多年不组织球队的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均加强了队伍建设,并凭借自身实力打进了分区赛,西部边远省份的不少院校也加入了CUBA大家庭,整个CUBA联赛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进入第四届,CUBA联赛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在赛事组织和推广方面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如东南区比赛由江西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承办,通过利用、开发校园和社会两种、两个市场,CUBA联赛的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西北区比赛由新疆大学承办,CUBA联赛开始有地向高等教育规模不大的边远省份进行辐射。鉴于前三届联赛因作受到禁赛处罚的12支球队均做了深刻检讨并取了积极的纠正措施,常委会在长春召开工作会议,通过了解除处分、恢复其参赛资格的决议。这使得整个联赛的格局更加完整。

第五届CUBA联赛进一步体现出CUBA以东部大城市为根据地、大举“西进”的战略。组委会有意识地选择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进行赛事推广,如西南区放到因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调整、多年不组织篮球竞赛的广西桂林,西北区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宁,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热点赛事。尽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的组织,但联赛组委会并没有偃旗息鼓,消极应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周密的部署和扎实的工作,第五届CUBA联赛最终圆满收尾。这一事实既证明了联赛的凝聚力和组委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标志着CUBA联赛运行机制的基本成熟。

即将揭幕的第六届联赛把CUBA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电视转播规模,成为本届联赛的一条主线。为此组委会再次对赛程和赛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地区选拔赛的截止时间由11月上旬延长到12月15日,分区赛开赛日期则由原来的11月15日调整到翌年的2月底或3月初。赛制方面,男子八强赛由单场淘汰制改为主客场双淘汰制,女子四强赛扩编为女子八强赛,取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冠亚军决赛打主客场的混合赛制。调整后的赛程更加紧凑,比赛更加密集,为电视台全程转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七年五届的快速发展,CUBA联赛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普及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CUBA联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代表队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基层比赛的规模、影响力、队伍质量和运作水平持续提高。以第六届CUBA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选赛为例,参赛队总数达到了700余支,比赛总场次达2700多场,现场观众达190万人次,其中河南省预选赛参赛队覆盖了全省17个地级市中的14个,河南电视台对部分场次进行了实况转播,浙江省预选赛参赛队数达到50余支,平均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达1000多人,安徽省选拔赛有34支队伍参加,规模创历届之最。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CUBA预选赛得到了当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高校体育组织的大力协助和广大院校的积极响应,并在赛事包装、新闻宣传、活动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球队的战术运用和配合质量、比赛的对抗程度和精彩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水平较高的球队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打法风格。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以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为例,男队平均身高1.92米,最高达到2.04米,女队平均身高1.80米,最高达到1.89米,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80%的场次分差在10分之内,从技术统计情况来看,全队得分和投篮命中率明显上升、犯规和失误次数有所减少,一些难度较高的攻防技术如扣篮和盖帽得到了更多的运用。总体来看,CUBA男子八强队已经全面达到或超过了青年队的水平,如华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队在与本省青年队的正式比赛中能够胜出20分以上,武汉理工队多次战胜乙级联赛的中游球队湖北男篮;女子冠亚军队已经达到准专业队水平,如天津财经大学女篮曾在正式比赛中以十几分的优势战胜了乙级联赛前五名的黑龙江女篮。此外,在去年的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湖南大学男篮和青海师范大学女篮分别代表长沙和西宁参加了篮球项目的比赛,其中未能进入第五届CUBA八强的湖大男篮先后战胜三支专业队,在12支参赛队中名列第六。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如武汉理工男篮队员王晶去年正式加盟广东新世纪男篮,今年有望以主力身份征战全国男篮甲B联赛。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除了在校大中学生,各个年龄段和知识背景的人群对赛事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CUBA联赛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各个社会领域,其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产业化运作初见成效。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CUBA先后吸引了摩托罗拉、万事达卡、一汽—大众、中国电信、铁通、达盛电子、CECT手机、FILA、李宁、康威、双星、红牛、南华利生、WILSON、兰华、飞鹿、洪都、康恩贝、正大福瑞达等公司的加盟合作,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联手打造的知名赛事品牌。从第五届CUBA联赛开始,联赛组织者开始把无形资产开发列为主攻方向,力争“把蛋糕做大”。目前正在推行的市场拓展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和国内体育用品业“龙头”之一安踏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品牌联盟的方式推广CUBA联赛,开发系列标志产品,全面进军篮球市场;二是开通“CUBA短信乐园”,以网络为平台,发展无线增值业务,提高产业化运作水平。从“小打小闹”到“大蹦大跳”,创立仅有五年的CUBA联赛正在逐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六、规模影响

在中国篮坛,CUBA堪称地域覆盖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赛事。她的背后是1000多所高校、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0万教职员工,以及一个更加庞大的连带群体,其中包括2000多万梦想上大学的高中生和数不清的大学校友及学生亲属。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决定了CUBA不可能寂寞。

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保持着每届600—700支参赛队,近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2400多场基层选拔比赛,160场分区比赛和15场男八强、女四强赛的赛事规模,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竞赛体系日趋完善、竞技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优秀人才崭露头角、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初见成效,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

以第五届CUBA联赛为例。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第五届CUBA联赛男八强、女四强赛受众总量达到了22亿人次,不仅在各类业余体育竞赛中首屈一指,在社会认知度方面可比肩职业联赛。

CUBA的影响力还可以用权威媒体的监测数据加以说明。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超过了“末代甲A”。央视因此对节目做出调整,决定以CUBA为突破口,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 七、系统建设

CUBA联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组织者坚持“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宗旨和社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育人是宗旨,文化是特色,品牌是优势”。

1、CUBA的核心理念——育人

(1)以建立全新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赛制。早在联赛酝酿阶段,CUBA组委会就专程赴美国考察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将赛制草案和世界上开展时间最长、组织经验最丰富、竞赛体系最完备的大学生联赛进行验证比较,经过反复论证和小范围试行后确立了1998年首届联赛的基本赛制框架,在推行过程中,对于一些意见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委会不断地集思广益、酝酿和提出修改方案,如建立顺位补缺机制、取消总决赛五分钟决胜期等,体现了联赛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CUBA赛制更符合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在普及基础上实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2)有地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为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从首届联赛开始,组委会每年定期组织一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活动,聘请执教经历丰富、在篮球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造诣较深的专业教练或专家授课,促进高校教练员更新思想、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篮球理念和训练理论,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同时本着自愿原则组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参加裁判员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试,针对我国篮球裁判员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国际比赛要求的现状,组委会通过组织裁判员英语学习、尝试现场英语宣告等方式,提高裁判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自1998年至今,CUBA累计培训教练员380人次;培养篮球一级裁判员300余人,其中60%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学生裁判当中条件和水平较为突出者,组委会坚持放手大胆地使用,如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曾宏涛曾执法第四届CUBA联赛总决赛。通过有的组织培训,CUBA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1)以篮球人才培训基地和选秀营为基础,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为了使大量的优秀篮球苗子能够及早被发现,并在中学阶段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CUBA联赛组委会自1998年起,着手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篮球训练和文化学习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学建立篮球人才培训基地,至今正式挂牌的已达到30几所,在短短六年内为各高校代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选手。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高校选材范围,使更多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CUBA还推出了一年一度的选秀夏令营,为高校教练和优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六年来CUBA共组织了四届选秀夏令营和一届选秀冬令营,190多名营员被各高校代表队选中,。通过这两项措施,CUBA在开发上游、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严厉打击在运动员资格问题上弄虚作的行为,防范和杜绝裁判员执法不公的现象,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必须有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手段。“打”、“扫黑”本来是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紧密联系的字眼,近年来却成了人们谈论体育比赛时的热门话题,一部“体坛厚黑学”折射出的是“圈子文化”和“潜规则”的流毒。在这方面,CUBA联赛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CUBA严禁已经失去培养价值的超龄或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参加联赛,为了根除高校体育竞赛中长期存在的弄虚作现象,维护CUBA联赛的纯洁性和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从首届联赛开始,联赛组委会排除一切干扰,广泛发动群众,本着“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处理一起”的态度,对“违规操作”的球队和个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前五届CUBA联赛共有15支球队因“作”受到取消比赛成绩或禁赛处罚。同时,为了杜绝比赛中的“黑哨”现象,CUBA非常重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四年级演讲稿

联赛从每年9月份开始,至翌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选赛(每年9月—11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分别组织预选赛,具体时间、地点和比赛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大体协或在CUBA联赛组委会指导下成立的预赛领导小组确定。预选赛男、女冠军队直接晋级分区赛。

第二阶段:分区赛(翌年3月)

按照地域关系,全国共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划分方法如下:

东南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西南区: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区: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河南、香港;

东北区: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澳门。

分区赛保持64支参赛队的规模,每赛区有16支参赛队(男女各8支)。

各赛区男、女组比赛均用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的形式,决出赛区冠军。各分区男女组冠亚军晋级全国决赛(八强赛)

第三阶段:全国决赛(4月—6月)

(1)女子八强赛

取赛会制,先通过单场淘汰决出两支进入总决赛的队伍,总决赛取主客场两回合制。如赛会承办单位进入总决赛,则第二场决赛移师客队所在地,否则第二场比赛主场权由进入总决赛的双方队伍抽签决定。

(2)男子八强赛

每一轮次均取主客场两回合制,直至决出总冠军。

比赛用《1998—2002年篮球竞赛规则》(今后国家体育总局若下发新的竞赛规则,则用新规则),所有比赛时间用四节制,每节10分钟,同时第二节、第四节比赛中各增加一次技术暂停。

四、创始之路

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远见和机遇,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志同道合的盟友。从1985年到1996年,靠着每年几千元的活动经费和时有时无的外部援助,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为推动篮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进行了十一年的奋斗和探索。这个时期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大篮协日后创建CUBA联赛做好了组织准备。从90年代初期开始,时任大篮协副兼秘书长的龚培山教授开始酝酿一个宏图大计:创建一个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水平更高、更加纯净的全国性大学生篮球联赛,充分释放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活力和能量。龚教授已经感觉到时代变化的脉搏,看到了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但在当时,中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开始发育,在管理体制、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除了算不上慷慨的解囊相助,很少有人如龚教授期望的那样,对创办和运营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产生兴趣。

和大多数成功的江浙商人一样,张宁飞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敏锐的商业直觉:1988年从浙江大学材料系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两年后投身商海,进入上海一家进出口公司从事国际贸易,1993年走上创业之路,担任杭州可艾可服饰有限公司(恒华集团前身)总经理,并很快在美国市场打下一片天空。而在挣得第一桶金之后,张宁飞并没有专注于扩大经营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他开始认真思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自己的人生规划。从小生长在一个教师之家,以及在高校求学、任教的经历使他产生了投资教育事业的冲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大学时代对张宁飞有“知遇之恩”的浙大男篮主教练陈南生向他透露了龚培山教授创办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构想,张宁飞闻之怦然心动,他隐约觉得,这是一个支持教育、回报社会的途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投资领域。

张宁飞曾经代表浙江大学打了四年篮球,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篮球情结。因为业务关系,张宁飞常年往返于中美之间,对于两国篮球体制的巨大反差,他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对NCAA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这项在美国家喻户晓、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的赛事,他的兴趣并不止于了解,“让CUBA成为中国的NCAA。”这是张宁飞最初的想法和目标。

恒华集团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资金实力算不上雄厚,主要市场在美国,也不需要在国内开展大规模营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张宁飞投资CUBA联赛,让很多人觉得困惑和不解。而张宁飞本人则坚信只要经过精心的雕琢,CUBA联赛一定会发出钻石般璀璨的光芒,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长线投资的打算。

1996年4月10日,在浙江大学男篮主教练、大篮协副秘书长陈南生的促成下,67岁的龚培山与30岁的张宁飞首次见面,就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一事进行磋商并达成共识。

6月6日,“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教育、体育、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大计。张宁飞在会上表示愿为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11月28日,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与恒华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合作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正式确定了CUBA联赛的名称和办赛宗旨。

19年1月27日,“可艾可”杯全国高校篮球赛在杭州举办,标志着CUBA联赛进入“试运行”阶段。

2月1日,国家体委将CUBA联赛纳入98年度全国竞赛。

3月14日,恒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启动CUBA联赛的包装、推广和市场开发工作。

4月11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CUBA联赛组织办法。

11月30日,CUBA联赛组委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

1998年3月19日,首届CUBA联赛开幕式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来自教育界、篮球界、文艺界的许多名人济济一堂,在著名歌手刘欢热情奔放的“CUBA之歌”声中,CUBA扬帆启程。首届CUBA联赛正式打响。

3月25日,CUBA联赛组委会组团赴美,专程考察NCAA联赛的组织经验五、发展历程

首届CUBA联赛的火爆场面可用“井喷”来形容,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7支高校代表队、913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比赛,比赛场次达到2600多场,现场观众146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对决赛阶段的20场比赛进行了现场直播,一百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对联赛进行了密集报道。从“空谷幽兰”到“山花烂漫”,高校篮球界被压抑已久的热情如雪崩般迸发出来,在很多地区,CUBA成为当地篮坛的一大盛事,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篮球热”。“CUBA现象”给当时正处于历史低谷的中国篮球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许多关心中国体育改革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人们因此倍感振奋。

在首届联赛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上,第二届CUBA联赛对赛制进行了调整,原来的A、B级联赛“双轨制”实现“并轨”,自然年度比赛改为学年度比赛,南北两个赛区进一步划分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赛区。改制后联赛的整体水平和激烈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针对本届联赛中出现的一股来势猛烈的“作风”,组委会坚决果断地取措施,对涉及的9支球队进行了严厉处罚,一时间CUBA“打风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在高校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震动和反响。

从第三届联赛开始,CUBA确立了稳定的全国联赛制度。推出以“不变的参赛条件、固定的比赛时间和有利于参赛队系统训练的赛制”为特点的CUBA竞赛规程。联赛的规模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参赛院校的知名度更高、区域分布更广, 一些多年不组织球队的知名院校,如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均加强了队伍建设,并凭借自身实力打进了分区赛,西部边远省份的不少院校也加入了CUBA大家庭,整个CUBA联赛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进入第四届,CUBA联赛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在赛事组织和推广方面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和做法。如东南区比赛由江西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承办,通过利用、开发校园和社会两种、两个市场,CUBA联赛的社会化程度得以提高;西北区比赛由新疆大学承办,CUBA联赛开始有地向高等教育规模不大的边远省份进行辐射。鉴于前三届联赛因作受到禁赛处罚的12支球队均做了深刻检讨并取了积极的纠正措施,常委会在长春召开工作会议,通过了解除处分、恢复其参赛资格的决议。这使得整个联赛的格局更加完整。

第五届CUBA联赛进一步体现出CUBA以东部大城市为根据地、大举“西进”的战略。组委会有意识地选择西部区域中心城市进行赛事推广,如西南区放到因运动项目布局和结构调整、多年不组织篮球竞赛的广西桂林,西北区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宁,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热点赛事。尽管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的组织,但联赛组委会并没有偃旗息鼓,消极应对,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周密的部署和扎实的工作,第五届CUBA联赛最终圆满收尾。这一事实既证明了联赛的凝聚力和组委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标志着CUBA联赛运行机制的基本成熟。

即将揭幕的第六届联赛把CUBA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面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的战略合作关系,扩大电视转播规模,成为本届联赛的一条主线。为此组委会再次对赛程和赛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地区选拔赛的截止时间由11月上旬延长到12月15日,分区赛开赛日期则由原来的11月15日调整到翌年的2月底或3月初。赛制方面,男子八强赛由单场淘汰制改为主客场双淘汰制,女子四强赛扩编为女子八强赛,取先分组循环后交叉淘汰、冠亚军决赛打主客场的混合赛制。调整后的赛程更加紧凑,比赛更加密集,为电视台全程转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七年五届的快速发展,CUBA联赛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普及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CUBA联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代表队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加大了投入力度,基层比赛的规模、影响力、队伍质量和运作水平持续提高。以第六届CUBA联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选赛为例,参赛队总数达到了700余支,比赛总场次达2700多场,现场观众达190万人次,其中河南省预选赛参赛队覆盖了全省17个地级市中的14个,河南电视台对部分场次进行了实况转播,浙江省预选赛参赛队数达到50余支,平均每场比赛观众人数达1000多人,安徽省选拔赛有34支队伍参加,规模创历届之最。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的CUBA预选赛得到了当地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高校体育组织的大力协助和广大院校的积极响应,并在赛事包装、新闻宣传、活动推广、市场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运动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球队的战术运用和配合质量、比赛的对抗程度和精彩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水平较高的球队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打法风格。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以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为例,男队平均身高1.92米,最高达到2.04米,女队平均身高1.80米,最高达到1.89米,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明显缩小,80%的场次分差在10分之内,从技术统计情况来看,全队得分和投篮命中率明显上升、犯规和失误次数有所减少,一些难度较高的攻防技术如扣篮和盖帽得到了更多的运用。总体来看,CUBA男子八强队已经全面达到或超过了青年队的水平,如华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队在与本省青年队的正式比赛中能够胜出20分以上,武汉理工队多次战胜乙级联赛的中游球队湖北男篮;女子冠亚军队已经达到准专业队水平,如天津财经大学女篮曾在正式比赛中以十几分的优势战胜了乙级联赛前五名的黑龙江女篮。此外,在去年的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湖南大学男篮和青海师范大学女篮分别代表长沙和西宁参加了篮球项目的比赛,其中未能进入第五届CUBA八强的湖大男篮先后战胜三支专业队,在12支参赛队中名列第六。经高校多年的培养和CUBA联赛多场次的锤炼,部分拔尖球员已经具备了进入体工队或职业俱乐部的实力,如武汉理工男篮队员王晶去年正式加盟广东新世纪男篮,今年有望以主力身份征战全国男篮甲B联赛。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除了在校大中学生,各个年龄段和知识背景的人群对赛事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CUBA联赛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各个社会领域,其积极健康的社会形象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产业化运作初见成效。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CUBA先后吸引了摩托罗拉、万事达卡、一汽—大众、中国电信、铁通、达盛电子、CECT手机、FILA、李宁、康威、双星、红牛、南华利生、WILSON、兰华、飞鹿、洪都、康恩贝、正大福瑞达等公司的加盟合作,成为一个社会团体和民营企业联手打造的知名赛事品牌。从第五届CUBA联赛开始,联赛组织者开始把无形资产开发列为主攻方向,力争“把蛋糕做大”。目前正在推行的市场拓展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和国内体育用品业“龙头”之一安踏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品牌联盟的方式推广CUBA联赛,开发系列标志产品,全面进军篮球市场;二是开通“CUBA短信乐园”,以网络为平台,发展无线增值业务,提高产业化运作水平。从“小打小闹”到“大蹦大跳”,创立仅有五年的CUBA联赛正在逐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六、规模影响

在中国篮坛,CUBA堪称地域覆盖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赛事。她的背后是1000多所高校、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0万教职员工,以及一个更加庞大的连带群体,其中包括2000多万梦想上大学的高中生和数不清的大学校友及学生亲属。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决定了CUBA不可能寂寞。

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保持着每届600—700支参赛队,近万名运动员和教练员,2400多场基层选拔比赛,160场分区比赛和15场男八强、女四强赛的赛事规模,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树立起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竞赛体系日趋完善、竞技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影响迅速扩大、优秀人才崭露头角、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造初见成效,被誉为中国篮球的“希望工程”。

以第五届CUBA联赛为例。根据权威机构的测算,第五届CUBA联赛男八强、女四强赛受众总量达到了22亿人次,不仅在各类业余体育竞赛中首屈一指,在社会认知度方面可比肩职业联赛。

CUBA的影响力还可以用权威媒体的监测数据加以说明。从1998年创立至今,CUBA联赛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结果,第五届CUBA男八强、女四强赛9场转播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8,最高达到1.3。超过了“末代甲A”。央视因此对节目做出调整,决定以CUBA为突破口,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 七、系统建设

CUBA联赛在短时间内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与组织者坚持“发展高校篮球、培养篮球人才”的宗旨和社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育人是宗旨,文化是特色,品牌是优势”。

1、CUBA的核心理念——育人

(1)以建立全新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竞赛制度

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赛制。早在联赛酝酿阶段,CUBA组委会就专程赴美国考察全美大学生篮球联赛,将赛制草案和世界上开展时间最长、组织经验最丰富、竞赛体系最完备的大学生联赛进行验证比较,经过反复论证和小范围试行后确立了1998年首届联赛的基本赛制框架,在推行过程中,对于一些意见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组委会不断地集思广益、酝酿和提出修改方案,如建立顺位补缺机制、取消总决赛五分钟决胜期等,体现了联赛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使CUBA赛制更符合高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在普及基础上实现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2)有地组织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为联赛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从首届联赛开始,组委会每年定期组织一次教练员、裁判员培训活动,聘请执教经历丰富、在篮球训练理论和方法领域造诣较深的专业教练或专家授课,促进高校教练员更新思想、了解和学习先进的篮球理念和训练理论,改进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同时本着自愿原则组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参加裁判员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试,针对我国篮球裁判员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国际比赛要求的现状,组委会通过组织裁判员英语学习、尝试现场英语宣告等方式,提高裁判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实际应用能力。自1998年至今,CUBA累计培训教练员380人次;培养篮球一级裁判员300余人,其中60%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学生裁判当中条件和水平较为突出者,组委会坚持放手大胆地使用,如华中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曾宏涛曾执法第四届CUBA联赛总决赛。通过有的组织培训,CUBA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教练员、裁判员队伍。

(1)以篮球人才培训基地和选秀营为基础,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为了使大量的优秀篮球苗子能够及早被发现,并在中学阶段接受正规、系统的训练,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为进入大学做好充分准备,CUBA联赛组委会自1998年起,着手在全国范围内依托篮球训练和文化学习条件较为优越的中学建立篮球人才培训基地,至今正式挂牌的已达到30几所,在短短六年内为各高校代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选手。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高校选材范围,使更多有篮球天赋的青少年能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CUBA还推出了一年一度的选秀夏令营,为高校教练和优秀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六年来CUBA共组织了四届选秀夏令营和一届选秀冬令营,190多名营员被各高校代表队选中,。通过这两项措施,CUBA在开发上游、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严厉打击在运动员资格问题上弄虚作的行为,防范和杜绝裁判员执法不公的现象,坚决维护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

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必须有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和手段。“打”、“扫黑”本来是和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紧密联系的字眼,近年来却成了人们谈论体育比赛时的热门话题,一部“体坛厚黑学”折射出的是“圈子文化”和“潜规则”的流毒。在这方面,CUBA联赛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CUBA严禁已经失去培养价值的超龄或专业队退役运动员参加联赛,为了根除高校体育竞赛中长期存在的弄虚作现象,维护CUBA联赛的纯洁性和体育竞赛“公平、公正”的原则,从首届联赛开始,联赛组委会排除一切干扰,广泛发动群众,本着“发现一起、核实一起、处理一起”的态度,对“违规操作”的球队和个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前五届CUBA联赛共有15支球队因“作”受到取消比赛成绩或禁赛处罚。同时,为了杜绝比赛中的“黑哨”现象,CUBA非常重视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外侨办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

 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那要怎么写好演讲稿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演讲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演讲稿 篇1

 “自信”,被称之为成功的源泉。拥有了自信,你的生命会焕发出光彩。没有了自信,即使你有着沉鱼落雁的容貌,渊博的学问,你终究会一事无成。

 令人尊敬的拿破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也就是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只要你拥有了自信这一法宝,去努力去拼博,一切皆有可能。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寓言故事:一条小河从高山上流了下来,当它准备越过一个沙漠时,它发现,自己的身体渐渐被沙子掩埋。它试了一次又一次,却徒劳无功,它气馁了,觉得自己不可能越过茫茫沙漠。这时,沙漠鼓励它,使它恢复了自信。终于在微风的帮助下,越过了沙漠。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像小河一样,需要跨越许多“沙漠”,关键在于——你是自信地面对,还是半途而废。

 自信是照映人生之路的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要看你去不去点燃它,为此,我深有体会。我四年级的时候,一次跳绳比赛,只跳了九十多个,成了同学取笑的对象。我委屈地回家向爸爸哭诉,爸爸平静地告诉我:“并不是同学错了,而是你自己不努力的后果。要想赢得同学赞赏,必须拿出好成绩来,我想只要你努力,相信你能行。”从那以后,我每天练习,总是对自己说“加油!别人都行,我怎会不行?”当我跳累想放弃时,会想到同学的取笑声,想到爸爸对我的教导,就信心十足,经过几个星期的练习,我的成绩提高了许多,一分钟跳一百二十个了。我告诉爸爸,并向他表示感谢。爸爸依然平静地望着我,说:“你要谢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没错,是我的自信加努力,使我获得成功。

 一个人没有学识并不可耻,可怕的是太过于自卑,缺乏足够的信心。当遇到挫折不应该认为“我肯定不行,算了吧”,而应该自信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成功,这点困难对于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即使你是一只麻雀,也要想“总有一天,我会变成一只凤凰”;即使你是一滴雨,但也可以为人解除干渴,宽广的大海终究也是数以万计的、毫不起眼的水滴组成的;即使你是一朵小花,但也可以使一片草地显出勃勃生机……

 记住,自信是最重要的,请对着天空呼喊:“我要活出自己的风!”

四年级演讲稿 篇2

 太阳升起,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背着心爱的书包走向学校,我迈着欢快的步伐在马路上奔跑。微风吹进小花园里,池塘荡起一层层涟漪,教室宽敞明亮,书声朗朗。

 这样好的环境谁想污染呢?谁愿意让这干净宽敞的教室变成脏乎乎的”黑妹“呢?谁又忍心让这美丽的校园变成脏乱臭的垃圾场呢?我们不需要做出太大的奉献,只要我们做到——抬起脚,收起践踏草坪的步伐;弯弯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每个人都这样做,天天这样做,我们的校园一定干净整洁。

 环境好了,就为学习好创造了条件。来看看我们的学习,学校为了我们学习,配置了投影仪,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成立了兴趣小组,组织跳绳比赛、会操比赛等,让我们全面发展,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强健体魄。

 课堂上,我们专心致志,读书孜孜不倦,博览群书;老师教我们怎样举一反三,我们日积月累,知识的口袋越来越丰满。看同学们,有的背文章倒背如流,有的读书废寝忘食,有的做题冥思苦想,同学们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数学课,老师带我们走入数学迷宫;语文课,老师带我们走入美文世界;英语课,让我们感受外国语言的奇妙;音乐课,让我们聆听动听的音乐;美术课,带我们走入绘画天地。每一节课生动有趣,每位老师幽默风趣,校园充满了欢笑。

 让我们爱上校园的一草一木,爱上我们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爱上我们成长的乐园吧。

四年级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裁判、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金色的季节里,我们共同迎来了我xx小学第一届秋季运动会。

 今天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发言,感到十分荣幸。

 体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运动会不仅是竞技的赛场,更是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我们要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赛场上积极进取,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永不言败;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全面提高,共同前进。在各项比赛中,我们不仅要赛出风格,赛出友谊,更要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让我们在拼搏奋进的赛场上,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梦想,充分地展示自我的风!

 现在,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庄严宣誓:在运动会的各项比赛中,严格遵守运动员守则,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团结互助,增进友谊,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奋力拼搏,争创佳绩!

 最后,预祝我校20xx年秋季运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四年级演讲稿 篇4

 大家好!首先我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这次演讲和锻炼的机会,让老师们和同学们更加的了解我。

 我是四九班的陈曈,今天,我站在这庄严的讲台上,面对着这么多注视的目光,发表自己的演说,这是一次考验,这是老师给我一次难得的机会。在我的历程中,这种机会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对此我十分珍惜。经过认真的考虑,我决定竞选副大队长,我竞选这个职务是因为我具备以下条件和优势。

  第一,关心公益、乐于助人。

 不久前我听到海啸的消息,有很多人遭遇不幸,这是天灾人祸的事情,我很伤心,但我也不能袖手旁观,我小小年纪能做的事情只是拿我自己的一些零用钱捐给他们,我以海口市九小学校三年级学生的名誉从邮局寄给海南省红十字会办公室,通过红十字会转给灾区,支持他们,希望他们尽快度过难关和这可怕的时刻。虽然50元钱并不多,只要我尽一份爱心和尽一份力就可以了。每次班里老师叫捐款,关心公益,我都拿我的100元零用钱捐出来,虽然100元钱并不多,但我非常乐意把它捐出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能在海口市第九小学校读书,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九小的校园非常美丽,我非常喜欢这里,我更加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而且我能参加这次竞选副大队长更是我的荣幸。

  第二,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著名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我们中国的祖先圣人孔子也说:“不学谓之贫”。做为一名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2002年9月我入校读书以来,从一年级到现在我坚持不懈,勤奋刻苦、努力学习,多次在学校期末考试中获得前15名,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年5月也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今年4月经老师推荐我参加全国小学师生作文大赛“文心杯”比赛获一等奖。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在我未满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未满6岁的我每天练琴三小时,2001年12月6岁的我在参加香港第十一届(亚洲)钢琴公开赛,经过激烈的竞争,我终于获得钢琴级别组第一名(冠军),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和兴奋,那是我的第一次比赛,使我难忘。通过这次比赛使我认识到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上学后因时间关系现在每天我仍然坚持练琴一小时,在这学钢琴的5年时间里我坚持不懈、我经过勤奋刻苦和努力,多次在香港、北京参加钢琴比赛,在激烈的竞争中多次获得了奖。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代表什么,只是意外的收获,最重要的是,能参加比赛是一种锻炼,因为重在参与。今年7月份钢琴考级我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6级考试,并获得了优秀,在将近400名的学生钢琴考级中大约只有几个是优秀的,这个优秀来之不易。在此我感谢教导我的老师,对我的栽培,才能有此成绩,当然这些优异的成绩与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也负出了辛勤的汗水。今年7月份至8月份我多次被海南电视台少儿频道邀请拍热带小记者节目主持人,今年9月8日我也被海南电视台少儿频道邀请拍节目(做热带小记者主持人),主持的节目是庆祝9月10日教师节。这些都是我的学习过程和经历。

  第三,我有履行副大队长的职责和能力。

 从一年级至今,我担任班长,在当任班长的时间里,我负起班长的责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班上工作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协助老师做好班上的工作,和老师一起分担处理班上的日常事务。多次获得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如果我能竞选到副大队长,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参加大队部的一切活动,协助老师做好一切工作,带个好头。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充满信心、认真做好份内的事情,不辜负老师和学校对我的期望和厚爱。在此我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信任和推荐,在演讲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和同学们理解,批评和指正,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四年级演讲稿 篇5

 大家好,我是四(2)班的中队长宋钧浩。我的爱好很广泛,我喜欢游泳、踢足球、阅读、写作、吹葫芦丝等。但我最大的爱好是阅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至历史、现至科幻未来,我都喜欢阅读。我不但喜欢阅读,也很喜欢写作,我写的作文多次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呢。在校讯通举办的书香班级活动中多次荣获“阅读天使”、“小小科学家”和“书香家庭”等奖项。我在学校里连续三年被评为“十佳百优队员”,“三好学生”,“金星十星队员”,多次被评为“免试生”。我的特长也很多,如:吹葫芦丝、写毛笔字、画画等。下面我来为大家展示一下吧!

 1、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简要的介绍内容和意思。

 2、吹葫芦丝瑶族舞曲

 希望大家能给我锻炼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做好工作,为全校同学服务,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大家!

四年级演讲稿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班的孙玉玉。

 时光依旧如箭一般飞逝而过,转眼间树干上又多了一圈年轮,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一个学期又将在我们的忙碌中匆匆路过。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与体会,趁这个机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作息时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取得进步。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我会给自己列一个作息表,定好学习,然后根据作息表学习。

 其次,就是要多看书。书本是知识的来源,我们的学习离不开书本。上课之前,把书上的内容预习一遍,了解大致的知识点,这样上课的时候才不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上完课以后,再把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复习必须认真仔细的看。边看边回想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多向自己提问,争取把知识点都记住。复习的`时候,把知识点都从头到尾看一遍,理清楚知识框架,找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做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这样更便于记忆。到了考试之前,再把书翻一遍,看看其中概念性的东西自己是否都记住了,把不清楚的知识都理清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平时多看书,对自己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第三,要注重听课环节。课堂是我们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保持听课效率是一个关键。上课时要带着问题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把预习时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懂。并且要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记笔记要记重点,把老师讲的主要内容记下来,课后再多看多思考,把不完整的地方补完整。

 第四,是关于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对于以前的错题,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把自己曾经的错误都收集、记录下来,复习的时候多翻翻,想想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错、应该怎样改正,避免在以后的考试中再犯类似的错误。

 第五,要适当的掌握一些考试技巧。答题前要看明白题目要求,遇到难题时,如果超过5分钟还没有解题思路的,就先跳过做其他的题目,到最后再来钻研。考试的时候要把心态放平和,试卷简单不能太放松,简单的题目容易出错;试卷很难也不用太紧张,因为对别的同学来说也很难。只要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考试的时候细心一点,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发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成功者靠的都不只是运气,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付出汗水,付出努力,收获自己的成功。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我的讲话完了,谢谢。

四年级演讲稿 篇7

敬爱的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是郭运传,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学习语文方面的一些小心得。同时,我也要向那些比我优秀的同学们学习。

 我是一个阅读写作爱好者,我喜欢阅读,是因为阅读可以带给我丰富的知识;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喜欢用我手写我心。我在写作路上已经有了小小有收获。在《意林·童话》、《小青蛙报》、《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课堂内外小学版》、《学友文摘》、《中国少年儿童·小记者刊》上都有我的足迹。我的作文还获得过全国赛事的奖项。我的影评作文《精彩的南极大冒险》被选进了《中小学优秀作文精选》;我参与的“课堂内外杯”作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获奖作文为《有一天我去了东海龙宫》;《我的泪水威力无穷》被全国小学生新思路作文大赛《作文》评为二等奖;我的一篇《疯狂的胡子》被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评为金奖作品。我知道,这些荣誉和老师们对我的引导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我将会怀着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我喜欢学语文,是因为语文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文学。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学好语文即是至关中华民族兴衰荣辱的大事,也是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

 我认为,学好语文,不仅仅体现在课本上和课堂上。我们首先要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才能把知识活学活用到课堂外。当然,这种方式对所有的学科都是适用的。我一般喜欢走在老师的前面,提前把课文预习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我可以大致地了解课文的内容,把生字生词通过查询理解意思,并且对照课后的练习看看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我便会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地“消化”难点。课堂上,老师生动的讲解,会把我带到情景之中。我会很主动地与老师互动,即使我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及时地纠正。事实上,当你用心学习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课堂虽然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最精彩的部分就在这40分钟里了。

 我喜欢放学回家就立马复习一遍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动笔做练习。相比较以前的作业量,现的算是少的了。所以我会要求自己做得更精细一些。

 我的家庭作业都是独立完成的因为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他们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我能理解他们工作的不易。当遇到难题时,我会先自己思考,如真的不能解决,就只有寻求帮助了。我首先会想到借助工具书,我不认为查找工具书就是抄袭,因为知识就是要不断地被引用和传播,才能更为广泛的流传。再不行,就请示父母不过,他们是不会直接告诉我答案的,他们或者给我一些提示,或者反问我一些相关的问题,不知不觉中,答案已经摆在我的眼前。当然,也有父母不能解决的问题,那我只好求助电脑了。不过,需要的知识,我只是会做为参考或引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知识不仅仅是存在于课本,走出去就是路,在路上才有更好的风景,在路上,才有更多的感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知识。一个小广告牌,一次买菜的经历,一个外出旅行的机会等等这些,都是与我们学习语文有关联的。语文作为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我们想要真正学好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比如,这个小广告牌到底有什么意义;一次买菜的经历让我懂得了生活是什么;一次外出旅行的机会让我了解了的习俗......

 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我身后,有爱我的家人,他们永远是我最有力量的后;当然,我还有我的鲍老师,她为我指引了学习的方向。妈妈工作再忙,也会静下心来,陪我一起阅读,和我谈天说地,听我侃侃而谈。在我成绩落入低谷时,我的父母不仅不会责怪我,反而鼓励我,让我重振旗鼓,找到错误的根源,并及时纠正。让我懂得: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在错误中反省。是的,我们要有越错越勇的精神,在错误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在错误中慢慢地成长。我的妈妈甚至把午休的时间都挤出来了,帮我建立了新浪博客,把我的作文都录入其中,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博客里的文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60多篇了,我自己的原创有近100篇,其中有10篇被新浪管理员叔叔阿姨们推荐到小学生博客首页,能受到这样的优待,也是我写作的动力之一。在学校,鲍老师为了提高我们语文的综合能力,每次布置的语文作业中,抄写生字词这一项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两到三次听写。我的田字格里,当然少不了妈妈的笔迹,她会为我圈出写得漂亮的字词,她也会指出我写得不端正的字迹。妈妈每一次签名都非常用心地附上一小段评语,有的话语激励我奋发向上,有的话语告诫我谦虚低调。在学校,我的语文老师是鲍老师,在家里,我的语文老师是我的妈妈。我知道,在我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这两位老师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前面说到我是一个喜欢侃侃而谈的人,我作文的最初状态,也是从说开始的。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曾经有一篇写了一半的作文,当时,我以为自己已经词穷了,没想到爸爸告诉了我一个好办法,让我把作文说出来,同时,老师也重发了一张作文试卷给我,让我把说出来的作文,整理成文字。果然,经过“加工”的文字,立即变得生动起来,一篇优秀的作文,也就这样诞生了。

 正是因为对语言文学有着浓厚兴趣,同时也让我喜欢上了各类书籍,广泛的阅读,带给我无穷的乐趣。日积月累,我的语文功底已经初见成效。不但在写作方面小有成就,而且我的朗诵能力也是受到一致好评的。无论是课本上的,或是随手拈来一份报纸杂志,我都能抑扬顿挫地表达出来。刚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地遇到了我的伯乐,也就是鲍老师和耿老师。耿老师是在特色课程的课堂上发现了我,后来和鲍老师不谋而同,建议我参加合肥师范附小拂晓广播主持人选拔工作,通过两周层层考验和选拔,我终于被录用了,成为了拂晓广播主持人之一。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呀。以前,总是很羡慕其他的同学,现在,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我的梦想。

 听、说、读、写、背其实,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你。听,要听重点;说,要说细节;读,要读流利;写,要写端正;背,要灵活背。特别是背诵,死记硬背是切不可行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线索可找的,不同的文章,也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有些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进行记忆,比如上学期的一篇文章《天安门广场》,只要记住广场上几大建筑物不同的方位,就可以很快背诵下来;有的文章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来记忆,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有哪些人物?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例如刚刚学过的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就可按照这个方法背诵。

 也许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会是一件伤脑筋的事情,为什么有的同学语文成绩总是不能如意呢?打个比方说,一个不会下棋的人,经常在棋盘上受到挫折,试问,他以后还会喜欢下棋吗?我想,他可能在这方面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如果家长们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像我的妈妈一样和我一起学习语文,和我一起阅读,和我一起写作,和我一起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那么同学们一定能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那么他们就有希望爱上语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当然,有了兴趣,还要有正确的方法。我记得有一句话“会听课的同学,成绩暂时好;会学习的同学,成绩永远好。”这个说的就是,学习方法非常重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加上正确的方法,这才是学好语文,甚至学好其它科目的最好的方式。方法也并不是只有一种,大致可以相同,细节是可以因人而异的,这些方法,前面也有提到一些,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总之,想要学好语文,就要让自己爱上语文,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语文,灵活地运用语文,只要你愿意行动起来,我想,下一次站在这里分享心得的一定会是其他同学。

 不经意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外侨办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外侨办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1

  一、20xx年主要成绩

 (一)服务中心,成功承办“海外知名侨商南通行”活动。作为江海博览会重要配套,活动共邀请到近130名侨商、侨领到会,举办了“一带一路”海内外企业对口合作恳谈会,与会嘉宾与全市各开发区现场对接,初步达成海洋遥感技术、健康产业、文化教育、法拉利主题公园等合作意向十余项。

 (二)发挥优势,聚焦项目建设。促成苏通园区与韩国昌原国家产业园达成合作协议;牵线英国友城,有效推进“苏通斯旺西小镇”项目建设。先后成功举办南通·瑞士经贸合作交流会、“纪念特来克来通一百周年暨南通·荷兰合作恳谈会”活动,促成荷兰企业与我市建设部门的签约合作。依托友城与日本、韩国、毛里求斯及英国开展了农业、体育、医疗等方面专项活动。

 (三)助力引智,成功承办20xx“相聚长三角”南通活动。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等国家的30多位海外华人华侨高层次人才齐聚南通,了解南通投资环境,寻求在通创新创业机会,达成生物医药、新型生物燃料技术等初步合作意向6项。

 (四)以赛事为媒,推动民间交往。成功推动国内首个“中国人民外友好协会青少年足球国际交流基地”落户南通;引进500万人民币成功承办20xx中国国际友城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促成20xx濠河国际龙舟邀请赛成为南通体育国际品牌。通过赛事开展人文交流,推进对外友好,提升南通知名度、美誉度。

 (五)服务为先,打造“侨之家”服务超市。联手市公安局创建“南通市海内外警侨联动服务中心”,合力构建“走出去”企业安全保障协调机制。成功搭建“侨之家创新创业培育服务基地”、“侨之家职业人才培育基地”等“侨之家”系列服务平台。

 (六)拓宽渠道,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今年先后与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市、意大利锡耶纳市签订了友好合作备忘录,加快了友城建立步伐。助推南通职大在纳米比亚创设海外职教分校,该项目已被列入纳米比亚“总统振兴”。全年共邀请和接待外宾、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等90多批次1600多人次,与世界各地30多个国际友好社团、80多个海外侨团保持着密切联系。

 (七)帮建商会,全球“通商”网络进一步完善。先后在印尼、缅甸、塞尔维亚以及新西兰成功帮建南通商会或同乡会,通商总会在全球分会已达34个,进一步巩固了我市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抱团合作、转型发展、扩大影响的交流合作平台。海外商会的成立也引起了我驻外使领馆和当地政要的关注和重视。

 (八)外事惠民,因公出国(境)管理服务规范有序。扎实落实因公出访“三公示,三检查”制度,不断完善“诚信来华”体系,创新开展APEC卡企业诚信等级评价。荣获省外办“全省因公护照签证先进单位”称号。领事认证工作被评为我市“十佳法治惠民实事”。

 (九)搭建平台,外宣提升形象。推出《南通好家园》外宣画册,展示外国友人在南通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真实状态。拍摄专题纪录片《南通的特来克》,在南通与荷兰格罗宁根地区进行媒体交流,受到广泛好评。通过海外华文媒体刊登南通专版4期,宣传和服务我市企业及园区。

 (十)双向服务,推动侨务工作“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联手职大创建“为侨服务工作站”,引导“南通海外留学生精英会”和“南通海外留学生家长联合会”创建“侨之家志愿者服务团”。我市海外留学生家长联合会荣获20xx年度“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通州区文山村社区荣获20xx年度“江苏省侨务工作示范单位”。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策划承办“世界通商大会”。发挥侨务合力,以通商为纽带,让南通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集聚南通。对接园区建设,对接项目合作,服务南通经济社会发展。

 (二)持续放大“一带一路”联动合作机制效应。整合利用国内8个城市联动合作成员单位,相互借力,共享国际友城;相互交流,共建信息平台;相互合作,强化海内外企业强强联手;相互支持,策应并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共谋发展大局。

 (三)不断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全球通商网络布局,完善“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服务保障、风险控制”的海外侨商服务体系,确保新侨商海外创业安心、顺心、暖心。

 (四)深度经营海外留学生精英会和海外留学生家长联合会。全力支持“两会”的活动各项活动,积极引导、服务“两会”充分发挥优势,真正履行好各项职能任务;为涵养新时期侨务,为进一步服务国际化人才战略作出探索和贡献。

 (五)实施“大侨务”立体外宣,推介南通唱响南通。在对外宣传中突出“新侨之乡”宣传,通过宣传片、《关注南通》电子刊物、通商和海外留学生精英会两大微信平台等形式形成现场、影像、即时通信、平面媒体、网络立体支撑的“新侨之乡”品牌宣传平台。

 外侨办年度信息化工作总结2

 我办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特别是自《海南省信息化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办取多项措施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王胜主任及折志凌副主任分别作了批示,指定我办秘书行政处牵头,由新闻文化处、领事处、国内侨务处结合实际情况部署了政务信息化业务系统工作。现报送我办20xx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和20xx年信息化工作。

  一、信息化基本情况

 我办目前主要的信息化建设:办内局域网、地方外办电子护照系统和因公出国网上申报管理系统、侨务信息管理系统、门户网站。

 基础信息系统有:

 1、我办于20xx年建设办内部局域网,该网为非涉密网络,是我办工作人员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信息局域网,存储服务器一台,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终端为100端口,为全办各业务处室使用,日常维护由秘书行政处具体负责。

 2、地方外办电子护照系统。实现因公出国审批、护照、签证电子化办公,制作因公电子护照、证照管理、归国管理、审批、护照签证统计、人员信息查询、团组进度查询,办理结果通知等。用户15个,本单位使用,政务信息系统。

 3、因公出国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因公出国数据在线申报、在线查询办理进度、人员信息、出访历史记以及打印护照复印件等。用户273个,本省使用,政务信息系统。

 4、侨务信息管理系统。在省、县两级侨务工作信息化、自动化、建立侨务信息库,保证全省的侨务基本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建立以华侨及侨眷、归侨及侨眷、侨情、侨资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侨情信息库,提高侨办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利用侨情信息的能力,提高国内侨务工作管理水平;通过对侨情信息库的统计分析,形成不同维度的侨情分析数据报告,为提升侨务工作服务水平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为领导提高科学、准确的.决策。由国内侨务处具体业务负责跟踪服务工作。

 5、门户网站。我办门户网站信息指定新闻文化处具体负责并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明确信息收集、发布、维护的规范和程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集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存储和使用,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完整、及时。

 办内局域网、地方外办电子护照系统和因公出国网上申报管理系统、门户网站为非涉密网络,我办对其处理信息类别进行了明确规定,严格按照“谁集信息,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禁止其网络处理涉密工作信息和移动保密存储介质。我办还制定了《关于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门户网站信息报送和发布管理办法》、《门户网站应急管理制度》制度,网站信息无障碍功能建设,实现网站语音播放等功能。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遵循“严格管理、严格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

  二、信息化建设的维护服务

 地方外办电子护照系统和因公出国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由外交部直接建设并外包维护服务,我办领事处配合日常事务。

 侨务信息管理系统,由烟台海颐软件服务有限公司直接开发及维护服务。

 我办门户网站应省公安厅要求,今年由海南正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等级测评,由海南信息岛技术中心技术支撑整改和维护服务。

  三、20xx年信息化工作

 我办20xx年信息化工作是做好改版门户网站英文版建设工作;办内局域网服务器的整改和网络版趋势升级杀毒软件工作;加强门户网络中文版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配合外交部做好电子护照和申报管理系统升级工作;继续完善侨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配合做好我省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建设工作。